新的期刊熱騰騰剛出爐:P
陳葆真,〈從遼寧本《洛神賦圖》看圖像轉譯文本的問題〉
石守謙,〈洛神賦圖:一個傳統的形塑與發展〉
高明一,〈沒落的典範:「集王行書」在北宋的流傳與改變〉
黃蘭翔,〈台灣傳統建築結構隱含的中國南北建築文化〉
之前曉昀有一篇關於女史箴圖的文章,我其實沒有對這幅畫有太深入的了解,陳葆真師認為,針對這個圖文不一的情形,很重要的問題是,圖文是否同時創作。 要考慮這個問題,必須研究畫面的書風與畫風。在我粗淺的印象中,起碼可以確認是兩個不同的人去做。推估題字的人不理解畫面所造成的緣故。
若想進一步理解圖文討論,我想洛神賦圖是一個很好的作品。
研究者雖多,但真正面對作品進行研究,我還是蠻推崇陳師,
他的博論就是研究此圖,近期會出版中文,屆時再通知大家。
陳師花了很大的力氣處理美術史的基本問題:版本、斷代,版本之間的關係。畫面圖文關係...。 石師則是另外一個取向,我想從在文題就很清楚的展現出來。老師相當關心中國藝術史中的傳統與典範問題,有人說老師用藝術研究歷史,或許可由此一窺。
高明一此文,討論王羲之的行書在北宋流傳的情形。
傳統的書法史,通常不太做這樣具體的討論。因此我也覺得頗值得一讀。
目前台灣的建築史,以李乾朗、傅朝卿等人說法最有影響力,但是台灣的建築是否就是透過樣式分類,配合上時間的指標就可以帶過去?這倒頗值得深思。而黃師對此現象頗為不滿,嘗試比較具體的取徑,此文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參照。
-----
我不太懂性別研究,也許發文不夠符合此站主旨,尚請海涵:P
作為交流,希望能有一些作用。
宛儒
Thursday, December 27,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3 comments:
哦哦!我覺得很不錯啊!要通知樺樺來看,她可以跟妳進行建築史的對話!!
by the way, 我最近需要蒐集栗特人和西域民族的圖給弱水師,敢問角宛儒可以推荐我一些圖很清楚又有代表性的書嗎?
膽子真大啊!
我只知道粟特人。
近年所出比較精美的圖版,《從撒馬爾干到長安》,但是所錄並不多,其他散見在研究、考古報告的附圖。還有一些在國外博物館。
你的薪水要分我XD
啊?為何說我膽子大?
好的,我就先蒐集粟特人的!!
妳說話越來越像圈圈了!糟了你!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