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2, 2008

戰爭與性別研討會_綜合討論筆記

12月10~11日參加了[從性別看現代戰爭]的研討會,
最後的綜合討論由呂芳上老師跟pro. Christina Gilmartin各做一段結尾,說真的我只認真聽了呂老師的部分,到了 Gilmartin就有點心不在焉,我把呂老師的綜合討論簡單地做了些筆記,寫在下面跟大家分享~。

首先是對於本次研討會,各研究者報告的內容,可大約分三大類:

一:戰爭時期男性氣質極度擴張和女性氣質的下降,
戰後女性仍背負戰爭痛苦,女性往往成為犧牲者,如慰安婦,被強暴的漫畫圖像(圖像又要考慮男女讀者問題),慰安婦或被強暴的女性,是對女性的雙重加害,除了女性本身受到的痛苦,被強暴的女性身體,往往成為敵人的替代品(如慰安婦不被家人接受,或是慰安婦生下日軍的小孩,都會成為當地人發洩日軍敵意的對象)。這與戰後男性象徵光榮,被歡迎,成為國家戰役的一部分不同。戰爭中男性留下的記錄往往是光榮,國家戰爭,而女性則往往是私人記憶,私密,戀愛等(例如戰爭女性的家庭問題,戰爭時期的戀愛等)

二:國民黨統治下的婦女:菁英婦女研究,開拓農家婦女的研究,以及共黨統治下的婦女(本次研討會中,有位大陸學者發表延安時期婦女的口述研究,非常有趣)

三:戰爭下的女性文化,女性生活(此討論可跨中西經驗,異於平時生活經驗)
戰爭時期對婦女形象的塑造,如戲劇,報刊,戰爭宣傳文字等。

以上大概是研討會報告內容的綜合簡介,下面是呂老師對於這些研究的回應:

A:婦女私人經驗使得戰爭破碎化,難以有完整圖像,
並進而與男性,公眾場域等對話,補充政治軍事史的歷史原貌。
B:史料的補充,男性經驗得不可缺少,戰爭時期的現象如拉夫,徵夫對夫妻關係的影響等。
C:宣傳刊物的研究對於男性角色的缺少(如編者的角色或意念等)
D:戰爭時期的敵國婦女:國族認同碰上女性認同時,會發生什麼事?
中國婦女對上日本男人/日本女人,會有何種態度上的變化?
E:轉型問題,性別研究是科技整合的研究,性別史未來的研究方法,方向的問題。
性別史的分析方法使歷史研究得以持續擴大,性別分析,性別史研究如何對於現在/未來的性別關係有所補益?
除了擴充史料,分析方式,更多的是如何去[詮釋],人是活在歷史意義之中,歷史人性化/人文關係也是歷史學家需要面對的問題。

上述就是我簡單的筆記,不過搞不好會有誤解老師說法的地方也不一定,大家看看就好,可別太認真喔。但我最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於我寫的筆記有些回應和討論~~~。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971閻鴻中.「專題研究」INDEPENDENT STUDIES

課程名稱
專題研究
INDEPENDENT STUDIES
開課學期
97-1
開課系所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閻鴻中

  • 課程網頁
https://ceiba.ntu.edu.tw/971paperwritingyen01

  • 課程概述

這門課程旨在協助學生從事學位論文寫作。將講解論文寫作的基本觀念,並共同對研究論文和各人作品進行切磋討論。

修課者限碩士班二年級以上或博士班三年級以上學生,指導教授及論文主題或方向至少已經初步確定者。研究方向與中國史學史或上古秦漢史有關者,原則上可修先選課。修課人數限6人。

有意修課的研究生,請先準備論文構想或寫作計畫,以及近期寫作的研究性作品一篇(研究報告或書評皆可),徵得教師同意後始得選課。(請在開學前以email聯繫)

*本課程不同專題可重複修習,但僅計為畢業學分一學分。

  • 課程目標

從學者作品和學生作品中解說示範,切磋琢磨,以協助學生發展論述思辨能力和論文寫作所需的相關技巧,乃至學習養成個人的寫作風格。但本課程不涉及史料閱讀基本能力的養成,那應該在一般專題課程中培養。

  • 課程要求

1.修課同學每月提出一份寫作成果,進行切磋討論。
2.寫作一篇論文摘要或專題的研究回顧。
3.擔任其他同學論文評論人。


  • 評量方式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作業和報告
50%
每學期預期完成一篇研究性報告,字數不居;其間將視個別情況商訂訓練過程和作業的規格。
2.
出席和討論
50%
除輪流擔任其他同學的論文評論人之外,也必須對每篇作品都提出充分的討論意見。

Wednesday, September 3, 2008

璽慈請看:971史記上(閻師鴻中授課)

  • 課程概述:

太史公《史記》不僅開創了中國史學最獨特也最重要的體裁──記傳體,成為集中國上古歷史文化之大成的鉅著,更由於它「究天人、通古今、成一家之言」,因而具有全新的學術視野與獨具洞識的思想內涵,開 啟了一場劃時代的知識革命,確立了此下兩千餘年學術分野的重要基礎。研讀《史記》,精彩絕倫的生命、酣暢淋漓的故事、驚心動魄的時代和無燭不照、無微不臻 而又高瞻遠矚的眼光,處處歷久彌新、顛撲不破,而餘味無窮。若要一窺中國文化豐厚深邃之內涵,《史記》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山,無論淺嘗深酌,皆可滿載而 歸。此外,《史記》為歷代傳誦不絕,研究之作汗牛充棟。在如此豐厚的基礎上,學習者稍識門徑後,若能認真下工夫,最容易取得切磋琢磨的機會,培養起理解大著作、開啟大視野的能力。這門課程希望能發揮初步的引導作用。

  • 課程目標

除了在「導論」部份介紹史記的寫作背景、體裁結構和核心理念之外,全學年選讀三十餘篇(約全書四分之一),上學期基本上是先秦部份,下學期主為秦漢部份。對於作者的思想情懷,以及此書的體裁、取材、敘事、旨趣、體系,以及成書經緯,都依據實例進行解讀分析。 除了課堂講解的部份之外,修課學生需自行研讀相關各篇,以獲得對史記一書較全面的認識。

  • 史記上 課程進度

1. 課程介紹 導論上

2. 導論下 太史公自序

3. 太史公自序

4. 漢書司馬遷傳與報任安書

5. 五帝本紀

6. 夏本紀、殷本紀、三代世表

7. 伯夷列傳

8. 齊太公世家(國語齊語)

9. 管晏列傳 期中考

10. 吳太伯世家

11. 魯周公世家

12. 十二諸侯年表

13. 孔子世家

14. 仲尼弟子列傳 孟子荀卿列傳

15. 商君列傳 魏公子列傳

16. 開國紀念日(放假一天)

17. 六國年表

18. 期末考

  • 課程要求

1. 研讀指定文獻。

2. 背誦指定篇章。(以上兩者包含於考試範圍內)

3. 繳交史記讀書報告一篇。

Friday, August 29, 2008

曉昀來看: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8期

內容簡介
  1. 齊詩「五際」說的「殷曆」背景──兼釋《漢書.翼奉傳》中的六情占(郜積意)
  2. 兩漢魏晉南北朝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李隆獻)
  3. 試論曹丕、曹植詩中人稱代詞的語用特質──從代言體詩篇中的人稱代詞語法再論「抑丕揚植」說(李鍚鎮)
  4. 唐代古文與小說的交涉──以韓愈、柳宗元的作品為考察中心(康韻梅)
  5. 朱子世界觀體系的基本特質(吳展良)
  6. 編造王權──亨利八世政府對君王典故的新歷史解釋(李若庸)
  7. 展演母親的力量──莎翁筆下的芙龍霓以及她在舞台上的變貌(謝君白)

【演講】楊文山:日治時期台灣婚姻人口行為研究--以招贅婚、妾婚為例

楊文山教授(中研院人社中心歷史人口研究計畫召集人)

時間 2008年9月3日 (三)15:00 -17:00

地點 中研院人社中心第一會議室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社中心

相關網址 http://www.rchss.sinica.edu.tw/index_c.php

主持人:莊英章教授(人社中心參與研究員、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Sunday, August 24, 2008

雅婷學姐來看:伉儷已絕

/新校本陳書/列傳/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袁敬/兄子樞

- 240 -

樞博聞彊識,明悉舊章.初,高祖長女永世公主先適陳留太守錢蕆,生子岊,[七]主及岊並卒于梁世.高祖受命,唯公主追封.至是將葬,尚書主客請詳議,欲加蕆駙馬都尉,并贈岊官.樞議曰:「昔王姬下嫁,必適諸侯,同姓為主,[八]聞於公羊之說,車服不繫,顯於詩人之篇.漢氏初興,列侯尚主,自斯以後,降嬪素族.駙馬都尉置由漢武,[九]或以假諸功臣,或以加於戚屬,是以魏曹植表駙馬、奉車趣為一號.齊職儀曰,凡尚公主必拜駙馬都

- 241 -

尉,魏、晉以來,因為瞻準.蓋以王姬之重,庶姓之輕,若不加其等級,寧可合而酳,所以假駙馬之位,乃崇於皇女也.今公主早薨,伉儷已絕,既無禮數致疑,何須駙馬之授?案杜預尚晉宣帝第二女高陵宣公主,晉武踐祚,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贈公主,元凱無復駙馬之號.梁文帝女新安穆公主早薨,[一0]天監初王氏無追拜之事.遠近二例,足以據明.公主所生,既未及成人之禮,無勞此授,今宜追贈亭侯.」時以樞議為長.


---------------


這是我在找尚主制相關資料的時候看到的,有趣的是這條史料也說明了夫妻關係始終的問題,就袁樞的看法,公主與駙馬的夫妻關係在公主死後,就是「伉儷已絕」,接下來舉了二條史例來說明,時人亦接受袁樞的說法,這說明邢老師提出的夫妻關係議題,也許仍然可以想想。

妳看看覺得有沒有用再回文說一下囉!

Monday, July 28, 2008

Katherine Carlitz(柯麗德)教授演講

Katherine Carlitz(柯麗德)教授演講

講題為:可靠的材料在那裡?歸有光、張貞女和其他

台大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領域發展」計畫

時 間:民國97年8月2日(星期六)上午9:30
地 點: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網 址: http://www.his.ncnu.edu.tw/ming/

Tuesday, July 1, 2008

Lisa Raphals,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rly China”(2008.6.3)

講 題:“Women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rly China”

(國立中央大學【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

主講人:Prof. Lisa Raphal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日 時:200863(Tue)12:00~14:00

會 場: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二樓會議室

筆 記:
在講演會場上見到張谷銘老師、雅如學姐、雅婷學姐等等,後來淑梅姐也混進來聽。不過其實我整場都有聽沒有懂,會後跟雅婷學姐討論時,覺得Bynum真的是非常kind……無論如何,如果有興趣點擊錄音檔來聽的朋友,請不要吝於回饋所獲得的收穫哦!

the Works of Lisa Raphals:

Sharing the Light的圖像

前面有二分鐘的雜訊…請快轉到2分10秒處再開始播放…

http://www.youmaker.com/

Friday, June 13, 2008

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


李老師的書終於出啦~
下面是三民的網頁
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f_id=000697006

Wednesday, June 11, 2008

(轉載)中央大學教授妹尾達彥:八世紀前半葉的長安


2005072917:32


人民網東京729日電 記者柳曉力報導:由人民日報社和朝日新聞社共同主辦的「中日文化交流論壇.遣唐使研討會」,今天在日本東京舉行。中央大學教授妹尾達彥發表題為〈八世紀前半葉的長安〉的講話,全文如下:

  1 開元22年(733)-變化的起點
  2 盛唐時代的長安城-八世紀前半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
  3 歐亞大陸東部的動向

  1 開元22年(734)-轉變的起點

  玄宗的洛陽行幸

開元21年(733)的夏天,長安地區淫雨綿綿,這對迎來收穫季節的關中平原的農作物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據說,玄宗當時下詔書,命令把儲存在宮城西北的太倉中的200石官米(大約14噸)投放到市場,以緩解城內外居民的饑餓。

  另一方面,玄宗為了搞到糧食,決定率領官員和軍隊前往洛陽行幸。因為洛陽是直接連接大運河的物資運輸據點,城內外有幾個大糧倉。

   第二年即開元22年(734)正月初七,玄宗從西京長安出發,在兩周多的時間裡,跋涉於秦嶺北麓的道路,於當月26日到達東都洛陽。玄宗在洛陽一直逗留到第三年,即開元24年(736)的101日,回到長安時已是這一年的1021日(據《舊唐書》卷5、玄宗本紀、《資治通鑒》卷214等記載)。因為玄宗待在洛陽,所以在開元218月到達蘇州的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只好在洛陽而不是在長安向皇帝敬獻了貢品。

  井真成(699734)在玄宗啟程前往洛陽的開元22年(日本天平6年)正月逝世于長安,24日由官方出面埋葬在長安城東郊的滻水的東原。算起來他享年36歲。

  關於井真成和長安的資料

   關於井真成本人的資料,只有墓誌上記載的內容,但是,關於井真成在世時的八世紀前半葉的長安城,卻留有大量資料。這個時期是長安300多年歷史中留有最豐富的資料的時期。利用這些資料足以詳細地復原城內的情景。因此,現在我想以開元年間(713741)為中心,儘量具體地復原一下井真成在世時的長安城內外的情景。同時,還想概括地敘述一下濃縮在長安城歷史中的八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大陸與歐亞大陸東部的政治和經濟的動向。

  井真成去世時的開元22年正月,玄宗(685762)已經是48歲的壯年人,唐朝也度過了無數次政治危機,政權開始趨於穩定,即將迎來被人們稱為盛唐時代的鼎盛時期。順便說一句,後來成為楊貴妃的楊玉環(71956)在她父親死後,由其叔父收養,當時年僅14歲。

   新時代的開始-玄宗治世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玄宗治世的開元-天寶年間(713756)正是唐王朝的歷史由前期走向後期的轉折時期。井真成去世的開元22年,可以說是這一轉折時期的開始年。在這一年的8月,對從穀倉地區的長江下經洛陽到長安的水上和陸地交通進行了巨大的改造。這項工程的實施大大改善了向長安運輸物資的交通。從唐朝初期開始,長安就一直不斷地遭受饑饉的襲擊。每次發生饑饉,玄宗都不得不到洛陽行幸。這項工程的竣工基本上結束行幸不便的歷史。這次交通改造不僅為日後唐王朝延續170多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為中國大陸的物資運輸由陸路轉換為水路和海路揭開了新的帷幕。

   玄宗治世時期,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外交等各個方面,都實行了與過去不同的政策,這些政策甚至對後代都產生了影響。唐朝從玄宗治世時開始採取了更加集權、更加富有效率的體制。如果稍微擴張一點說的話,一直維持到十八、十九世紀的中華帝國後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的基礎,就是從八世紀前半葉玄宗治世時開始奠定的。這就是後世的歷史學家稱為的開元-天寶之治的時期。

  井真成在世時的八世紀前半葉的長安城,是進行新的政治改革的主要舞 台,到處洋溢著空前未有的生氣。作為來自遙遠的東海島國日本的一位使者,井真成抵達長安後最初感覺到的恐怕是這座成為平城京(71084)的樣板的長安城的建築規模之大、市面之繁榮以及它那創造出日本見不到的多樣性居民構成和居民人數龐大的大都市的能量,還有那宿舍中流動的含黃土高原黃沙的乾燥空氣以及城內街道上漂浮的那種大陸泥土氣息吧。

  井真成一定感受到了寬廣的長安街道上的時代氣息,並在每天的生活中覺察到動盪的大陸的變化。

  那麼,井真成當時所看到的開元年間的長安城的具體情景是怎樣的呢?在長安城內,從皇帝到乞丐的各個階層的人們以及來自各個地區和各種出身的人們又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當時的政府實施的新政策對於包括井真成在內的城內居民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呢?與井真成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八世紀前半葉的歐亞大陸東部的政治動向又具有什麼特點呢?我想儘量簡單明瞭地回答一下這些問題。

  2 盛唐時代的長安城-八世紀前半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

   中國大陸的重新統一和歐亞大陸東部 在四、五世紀到六、七世紀期間歐亞大陸興起的遊牧民族大遷徙的影響下,在六世紀末期,即從晉王朝(265 316)崩潰算起實際相隔260年之後,中國大陸誕生了一個統一的王朝。這個王朝就是隋王朝(581618)。繼隋王朝之後,唐王朝(618907)在歐亞大陸東部建立了一個更加穩定的政權。

  隋唐王朝在中國大陸的誕生,是歐亞大陸東部政治變動的結果,同時它也對歐亞大陸東部的各地區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對抗隋唐王朝誕生的需要出發,在現在的東北亞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西藏地區、中國大陸西南地區、東南亞半島,過去那些彼此之間互不往來的部族開始實行聯合,進而建立了許多個國家,在八、九世紀形成的東亞的國際關係一直維持到了今天。上述歐亞大陸東部的政治動向集中地表現在中國大陸之都-隋唐時代的長安城的歷史中。

  長安的城市規劃和鴻臚寺

  如圖1隋唐長安城的城市規劃所表明的那樣,隋大興城即唐長安城,自漢代以來的歷代王朝都是把使用的長安城(舊長安城)建在禁苑之內。這是因為要在隋唐王朝繼承漢代的古典文化的同時,爭取創造超越漢代以來的各個王朝的文化的緣故。

  另外,包容了舊長安城的禁苑,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圖1 隋唐長安城的城市規劃

  這座新的長安城是為了顯示位於皇帝居住的宮殿(太極殿)的中心而修建的象徵性建築物。新的長安城由禁苑、宮城、皇城和外城四部分組成。宮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太極宮、東宮、掖庭宮和太倉組成。皇城是官廳街。外城是官員、平民百姓和商人居住的地區。

   位於長安中心的太極殿(隋朝的大興殿),被認為是與位於宇宙中心的天帝的住所直接相連接的地方。因此,太極殿被認為是地上受天帝之命的唯一男子即天子-皇帝,負責連接天地,推行適應宇宙運行的政治的世界的中心。長安城四周建有供奉天帝周圍的天空中的星座、太陽和月亮的祭壇。從這種意義上說,長安既是一座宇宙的都城,也是一座象徵普遍意義的都城。

  長安是以從太極殿開始向南北延伸的大街為中軸線而修建的,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經濟和宗教設施對稱地分佈在方格形狀中,井然有序。採取左右對稱的佈局,依據的是儒教的陰陽思想:相當於陽的建築物佈置在大街東側,而表示陰的建築物則是佈置在大街西側。例如皇太子(男性-陽)居住的東宮是建在東邊,皇后(女性-陰)居住的掖庭宮(後宮)是建在西邊。不受陰陽秩序約束,又能充當天地媒介的唯一存在,就是天子-皇帝的宮殿。

  接待日本遣唐使等外國使節的鴻臚寺及其會客和寄宿設施鴻臚館,建在皇城南邊的承天門街以西和第七橫街以北的廣大的地區。鴻臚寺建在進入皇城南門門-朱雀門不遠的地方,據認為這是為了方便訪問京城的外國使節,同時也有避免使其與其他官廳接觸,防止洩漏政治機密的用意。與此同時,統籌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使節的鴻臚寺也是因為需要建在朱雀門街西邊即屬陰的方位的緣故。大地是屬陰的。聚集在鴻臚寺的這些外國使節,最能說明長安是處於宇宙的中心。出皇城的朱雀門後沿大街向東走一公里,就有留學生學習的國立學校-國子監,遣唐使一行渴望拜謁的孔子廟(文廟)就建在國子監院內。

  也就是說,長安是為了把原來存在的宇宙秩序投影到地上而建造的,也就是說必須在與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秩序觀相對應的地點上建設相應的建築物。如此說來,新長安城的城市規劃是把重點放在為政者的統治理念的視覺化方面,城市居民的生活機能是被放在第二位的。總而言之,長安是一座典型的前現代化城市,與首先考慮居民的存在的現代化城市不同。

  圖 2 唐長安城的宮城-皇城

  八世紀以來的變化 以長遠的觀點來看,可以肯定,如果為政者的權力得不到被統治者的支持是不能持久的。實際上,只有採納城市居民意見後形成的為政者的制度和居民確立的秩序結合起來,才能構築複雜的社會體制。

   譬如說,長安城是一座擁有多種宗教的城市,它擁有一百多座佛教的大伽藍、幾十座道教的道觀、數座波斯教的寺廟以及摩尼教和基督教的教會。各種各樣的宗教設施都競相與皇權建立密切的關係,但這些設施也是城內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社會設施。這些宗教設施對城內提供了與上述城市規劃中的儒教秩序觀不同的多種多樣的價值。

  但是,在七世紀後半葉和八世紀前半葉,相繼建成了新的宮殿(大明宮、興慶宮)。在這種形勢的直接影響下,進入八、九世紀後,根據上述普遍的宇宙論制定的城市規劃開始被拋棄,特別是隨著科舉制度紮根,階層出現流動,社會出現動盪,排外的傳統思想開始抬頭,來自中國外部的佛教等外來宗教逐步成為被排擠的對象。

  作為承受天命的宇宙都城而修建的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到了八世紀唐代中期,便把皇帝居住的主要宮殿從原來的太極宮遷到了東北部的大明宮。隨之,官員居住的地方也開始遷到了大明宮附近。從此開始,城內的居住區域重新進行了劃分,並開始探討充實城市的生活機能。距離上朝的新宮殿不遠的高崗下的城內街東一帶變成了官僚街,而低窪地帶相當於商業區的街西一帶則漸漸地變成了平民百姓的居住地。

   由於官員們的住地聚集在街東,到了八世紀以後,城內外的土地利用出現相互聯動的變化。首先,街東中部地區開始繁華起來,進而成為超過西市的城內最繁華的地區。在以這個地區為核心的一帶,也有了城外擁有銷售點的商店在銷售高級商品,人們也能彼此交換最新的政治資訊,從而形成了長安的精英文化。

  與街東形成達官貴人的居住區相對應,處於低窪地的街西一帶則進一步加深了百姓居住區的色彩,從而便在城內逐步形成了街西和街東兩個鮮明對照的居民階層區域。居民階層和地區文化互不相同的兩個地區並列存在,形成了八、九世紀長安城內的社會構成。

   由於達官貴人的住宅集中在街東中部和北部,街東南部的曲江池周邊便形成了叫做風致地區的風景區。另外,街東官員的家族墓地多建造在城東的丘陵地帶,官員在公務餘暇時便前往城南或城東的別墅散步,一到清明節便攜家帶口去東郊或南郊掃墓。郊遊和掃墓已是官員生活中的例行公事。

  如上所述, 在八、九世紀的長安,已經形成了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的城市生活模式。商業活動空前活躍以及交通網的建設和生產的發展,使城市消費生活豐富多彩,使傳統文化和新的文化在長安得到了融合。原來的衣食住和一年的例行活動等生活習慣經過系統整頓形成了城市生活的新模式,為後代城市生活所繼承(妹尾達彥 《長安的城市規劃》 東京講談社、2001年)。

  八世紀前半葉長安城內的情景 現在留有關於唐長安城的許多文獻資料,但是,最基本的史料還是開元10年(722)由在麗正殿(後來的集賢殿)供職的韋述(?-757)編撰的《兩京新記》5卷。《兩京新記》正如其書名所表明的那樣,詳細地記述了當時兩個都城-長安和洛陽的城市建築結構和居民的構成。現存的《兩京新記》只有第三卷了,不過,據逸文集成和後世根據《兩京新記》編撰的歷史資料,是能夠復原其原型的。

  《兩京新記》一書的作者韋述,是景龍2年(708)考取進士後走上在中央當官的道路的。

  他是與井真成同時期居住在長安的知識份子。韋述參與編撰的書籍,除《兩京新記》5卷以外,還有《國史》112卷、《唐六典》30卷、《集賢注記》3卷、《史例》1 卷等。韋述的確是一位活躍在玄宗時代的官辦學院的核心人物。韋述在世時正處於七世紀末期到八世紀前半葉中央政治激烈動盪的時期,因此這段時期發生的事件都被詳細地記述在《兩京新記》中了。這是因為作者韋述曾想具體地描繪自己生存時代的兩京情況。

  為了回顧井真成在世時的八世紀前半葉的長安,首先需要對《兩京新記》進行分析。《兩京新記》5卷作為詳細記述韋述生存的八世紀前半葉的兩京城內的情景的城市社會志,是一部無與倫比的同時代的史料。圖3把《兩京新記》描繪的情景加以形象化了。

   正如這一幅圖所描繪的那樣,根據韋述的記述判明的地基區劃的外城建築物有267處。具體說來,有寺廟93座、廢寺8座、道觀20座、祆祠6座、官員住宅 109所、公共建築物18所、漢代遺址5所、寺廟5座、水渠3處。宗教建築物127處,幾乎占到建築物的一半,其次就是官員的邸宅。韋述是以官員的邸宅和宗教寺廟為中心來描繪長安城內的情況的。

  看一下宗教建築和達官貴人的邸宅的分佈情況,就可以知道城內並不是到處都住著居民,而大約百分之九十的居民是居住在延平門至延興門的東西大街的北側。大約百分之七十的寺廟是建在街西,大約百分之八十的達官貴人的邸宅是建在街東。眾多的寺廟建在街西是因為大部分寺廟建在隋唐初期。隋修建大興城之初,直接連接城市水利條件好的西域各個城市的街西地區具備完善的城市機能,多數城市居民都願意居住在街西。另一方面,達官貴人之所以集聚在街東,大概是因為認為重修大明宮(662)和修建興慶宮(714)後從街東的東市周圍上朝方便,所以大明宮南邊的諸坊 便成了達官貴人方便上朝和生活的地區。城內的四座祆教建築(祆祠)中的三座和兩座波斯胡寺(義寧坊(A3)十字街東北、禮泉坊(B4)十字街東南。後者于景龍年間(707710)變成官員住宅)都集中建在西市北面的諸坊。由此可以瞭解,這個地區居住著許多來自伊朗高原的外來人。

  總而 言之,韋述的《兩京新記》是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具體地描述了長安城的城市社會結構開始發生巨大變化的開元年間的情景(妹尾達彥:『韋述的《兩京新記》與八世紀前葉的長安』 『唐研究』20039月);(『唐長安史研究與韋述《兩京新記》』 田村晃一編『渤海都城的考古學』 東洋文庫、2005年)。

  圖3 八世紀前半葉長安城內的景觀
  圖4 八世紀前半葉長安城的居住變遷
  圖5 宗教設施的選址

   從洛陽到長安-八世紀初期的政治動向 這個時期中央政治的基調是,從建神都於洛陽的武則天皇帝執政的周王朝時期(690705年)開始,便出現了由於武則天退位後的唐王朝復興而主張把中央政權重新遷回長安的勢力。八世紀初期是政治、經濟的重心從洛陽大舉轉移到長安的時期。

  這個時期是中央政治變動的時期,先後發生了如下一些事件:705年武則天退位後中宗復位、韋后掌權(710)、玄宗通過政變即位(712)、肅清太平公主派(713),此後又以長安為中心舞臺實行了開元(713741)之治。這個時期是政治和經濟的重心由洛陽向長安大舉遷移的時期。717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從日本出發。試圖使長安重新成為世界中心的唐朝,把接待這次日本遣唐使作為推行適應新政治動向的外交政策的組成部分。把都城的重心從洛陽移往長安,是當時歐亞大陸東部的政治動向發生變化的結果,也是為了對付中國大陸西北部和西部的軍事勢力抬頭的一種策略。

  武則天退位以後,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權力鬥爭中最後奪得勝利的玄宗,以長安為舞臺開始重建唐朝的大業。開元年間的長安的官辦學院(麗正殿書院、集賢殿書院)和史館積極開展的文化事業,發揮了玄宗時期的政治核心作用。玄宗試圖以長安為中心發揚唐朝的威望。韋述是推動官辦學院和史館這兩大文化事業的主要學者。這個時期發生的事件之所以被詳盡地記述在《兩京新記》一書,是因為作者韋述本人想親自把自己生活在兩京的情況描繪下來的緣故吧。

  井真成曾經與韋述在同一時期生活在長安。可以說,在井真成的那座小小的墳墓中,濃縮了那個時期的長安的政治狀況和城市文化狀況。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海元)

Friday, June 6, 2008

我在想我們其實也可以一起翻譯一些性別研究的文章

其實是因為師大的學長們有一起翻譯十位新史學大師的文章,包括peter Burke,Davis,沙提葉等等的學者。並且有編成一本書,最近將要出版了。
我在想我們也可以一起讀性別史研究的論文,而且翻譯一下也不錯阿,就像是欣儀學姐翻譯Bynum的文章一樣。當然我不是說我自己的英文可以跟學長姐一樣好啦,但我覺得能夠一起翻譯一些國外性別史研究的文章應該蠻好的。也不一定要限於中國史的研究,我覺得我們可以一起讀一些性別史研究的文章,學習他們怎麼處理性別問題,怎麼問問題,怎麼分析,怎麼處理文本等等的。我在想翻譯可能真的比較困難,但性別史論文的讀書會,我覺得我們真的可以試試,也可以請老師們推薦文章來讀讀。我覺得應該會蠻好玩的,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有沒有人有興趣啊?如果沒有時間出來聚會,線上討論也蠻好的嘛~也可以把文章掃成pdf檔方便大家下載閱讀^^。

Sunday, June 1, 2008

柯基生的纏足演講

5月29日下午著名的三吋金蓮收藏家廣川醫院院長柯基生來師大演講,題目是纏足與中國文化性別。柯基生本人其實並非歷史研究者,但以他四十幾年對於金蓮的喜好和收藏,還是有不少有趣的見解,下面我將我覺得有趣的部分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纏足是否自然?柯醫生以純醫學的角度談論,其實人的手也是以捲曲的方式為自然,人的腳掌是因為走路的關係而強迫平放。一些老人院的老人,若是難以行走,腳掌便會自然呈現捲曲的方式。此外,一般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許的裹足,因為我們穿鞋穿襪。若是印度地區的人,不穿鞋,其腳掌便會呈現完全的平放,但其實我們的腳指在長年穿鞋的現在,即便是赤足,自然地將腳擺放在地上時,多多少少腳趾也都有些捲曲。至於為了穿高跟鞋而產生的拇指外彎現象,其實就更為人所知了(例如本人我....)。

纏足女性的攝影照片。柯醫生給我們看兩張纏足女性的攝影照。一張照片是兩位女性互相握者對方的蓮足拍照,另一張是兩位面容即為相似的女性,一位坐在另一位身上,而且也握者對方的蓮足。柯醫生覺得這是一種女性情誼的象徵,纏足女性問對方最近健康或近況的方式,便是尋問或者是摸對方的蓮足(可不是問吃飽了沒...)。我認為這個推斷是否正確是很難說的,因為也有可能此類照片是攝影師的要求,或者是妓女的照片也不一定。

纏足作為分辨男女的方式。柯醫生提到中國傳統的服飾其實難以凸顯男女性徵,從一些清朝的家族合照中可以看到,男男女女坐在一起幾乎難以區別(當然照片也不是那麼清楚啦),唯一能夠區分男女的其實是纏足。故而一些小說戲曲裡提到女扮男裝的故事,時常都會提到女性穿男人的靴子。實際的戲曲演出,以前只有男性同台時,出演女性的男性便毀穿高蹺一類的表示腳色性別,往後出現清一色只有女性的劇團時,女性扮演男性也會穿上大靴子,點石齋畫報裡便有此類圖像。

更有趣的是,男人纏足。當時會有一些男妓,或者是習俗上將兒子以養女兒方式養大(為了讓短壽的兒子長壽之類)。這些男性均會纏足,男妓纏足不在少數,柯醫生還提及利瑪竇曾經寫下相關的記載,指出當時的男妓以及男性纏足的數量之多。這點非常有趣,不知道能不能做點研究,包括男性扮裝,男妓或者是將兒子以女兒養大,應該有一定的數量才對。

我其實沒有把柯醫生的演講全都寫下來,一來因為有些地方較具爭議,也比較不屬於史學的推斷,二來有些已是大家廣知的背景知識,所以我基本上只寫下了自己覺得有趣的地方。

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柯醫生的收藏史經驗,他曾經到雲南等地直接接觸纏足婦女,甚至有纏足婦女的腳的彩色照片,關於纏足的文物更是多達一萬件之多,纏足的相片也已收集了一千張左右,真的是非常龐大的史料。演講當日柯醫生帶來了一些他自己收集的纏足文物,除了各色精美的三寸蓮鞋,柯醫生也帶來了宋代舞孃的舞鞋(早期鞋尖上翹的蓮鞋原型),漢唐時未纏足女性的鞋子,真的是腳很大,比一般的球鞋都還大了,有些男生還說比他們的鞋還大呢!

Friday, May 23, 2008

唐五代十國時期墓誌墓碑資料庫

此資料庫綜合索引了氣賀澤保規先生的《唐代墓誌所在綜合目錄》。高桥继男先生《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墓志・墓碑综合目录稿》和明治大学氣賀澤研究室所编《西安碑林全集》中的《唐代墓志目录》。

http://sekkokuken.mind.meiji.ac.jp/doc/find.htm

Thursday, May 22, 2008

[新書]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Essays on Scholary Method

此為2002年台大藝術史主辦之東亞繪畫史研討會論文集,
有多位中、日、韓、美學者與會,
文章全以英文發表,同時有中、日文摘要。

會議議程:http://www.taiwan2002conference.sinica.edu.tw/CH_Schedual.htm

2008石頭出版。

售價1200。
所內學生價840,若有需要,我可以代買。

Thursday, May 15, 2008

[轉錄]新書:The Quest for Gentility in China(佳嫻)


原文刊載於近現代報刊與文化研究論壇


看佳嫻學姐寫的推荐,我也覺得好像很有趣!!
The Quest for Gentility in China─Negotiations Beyond Gender and ClassEdited
by Daria Berg, Chloe Starr
該書簡介可以看出版社網頁(書封圖片也來自這裡)http://www.routledgehistory.com/books/The-Quest-for-Gentility-in-China-isbn9780415435864

Part 1: Event
1. Gentility in Transition: Travels, Novels, and the
New Guixiu Ellen Widmer

2. Washing the Wutong Tree: Garden Culture as an
Expression of Women’s Gentility in the Late Ming Alison Hardie

3. Gentility in a Shanghai Literary Salon of the 1930s
Michel Hockx

4. Negotiating Gentility: The Banana Garden Poetry Club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Daria Berg


Part 2: Reflection
5. Female Gentility in Transition and Transmission:
Mother-Daughter Ties in Ming/Qing China Ping-chen Hsiung (熊秉真)

6. Virtuous Surrogates: Moral Action and Substitution
in the Case of Yang Jisheng Kenneth Hammond

7. Sartorial Modesty and Genteel Ideals in the Late
Ming Sarah Dauncey

8. The Aspirant Genteel: The Courtesan and Her Image
Problem Chloë Starr


Part 3: Transmission
9. Textbooks on an Aesthetic Life in Late Ming China
Oki Yasushi (大木康)

10. Searching for Gentility: The Nineteenth-Century
Fashion for the Late Ming Anne Gerritsen

11. In Spite of Gentility: Women and Men in Linglong, a
1930s Women’s Magazine Barbara Mittler

12. The Chinese Gentlewoman in the Public Gaze: Ling
Shuhua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and Britain Jeesoon Hong

Barbara Mittler談《玲瓏》雜誌,熊秉真談母女關係,都滿有趣的耶!而且書本身滿新的!
Price: $170.00
ISBN: 978-0-415-43586-4
Binding: Hardback
Published by: Routledge
Publication Date: 13th December 2007
Pages: 320

Sunday, February 10, 2008

A Flourishing Yin第七章摘要

第七章 醫生的實踐
涂豐恩

本章Charlotte Furth把焦點轉向實際的診療過程,當然也從性別的角度出發。而她所仰賴的史料則是明末醫生程從周(程茂先,1581-?)的醫案。她從三個層次分析醫案:第一,醫學理論中抽象的語言,如陰陽、血氣、虛實等詞彙,在實際診療過程中的位置何在;第二,從醫者的角度而言,如何將病人敘述的病痛(illness),轉化為可以命名並加以治療的疾病(disease);第三,從醫案同時還能看出診療過程中牽涉到的複雜人際網路。

程從周來自徽州歙縣,明末這裡出了很多醫生。跟很多當時代的醫生一樣,他為了尋找好的師承,而到浙江和江南兩地。他在揚州行醫二十餘年,看的多是揚州當地的精英家族,在此建立起名聲,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外來者。他的醫案透露他對「儒醫」的認同,他讀醫學經典,雖然在醫案中他並不常引用。

他的醫案也透露了他對文字的不信任,因為文字永遠捕捉不到真正的身體經驗。而Furth正想要探索的是,當文字與身體經驗有落差,那麼不同的人──醫者、病人、病家與其它人──如何來描述病痛?這些描述背後又反映了怎樣的文化脈絡?醫案是一個複聲(multiple voices)的紀錄,恰好足以讓我們觀察這些問題。

在醫案中致病的原因很多,包括時氣、環境和飲食等等。女性最常出現的病因則是情緒,情緒經常是病案敘事中的轉捩點(turning point),男性致病的原因則經常是來自旅行,和旅行所帶來的壓力,及旅程中的慾望,如飲食或性。總之,所有疾病的發生,都來自於身體內的不平衡。有些人把疾病的發生歸咎於病人自身,因為他們無法適切地控制自己。而從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一種圍繞著道德和修養自身的醫學文化逐漸興盛。

當發生疾病時,病人習慣用許多「現象」的方式去描述自己的疾病。比如:怕冷、感覺到熱和渴;或是感覺到鬱結,胸部脹滿,窒息感等等。

初步醫療往往病人家中展開,而病人也傾向於自行用藥。家中年紀較長的人,也幫年輕人甚至家中的僕人治病。從醫案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醫家用吐、瀉、下等方式來治病,他們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把病痛從身體中趕出去。而他們習慣使用成方或素方,這些藥方簡便而且在社會上十分流行。不過像程從周這樣的儒醫時常貶低了這種藥方的流行。

程從周提倡的治療方式是「溫補」,尤其喜歡用人參。不過從醫案中時常可以看到病人採取的手法是「發表」、「化滯」、「攻下」、「清熱」等等,而他們對人參的使用也頗有疑慮,他們可能覺得這個藥太強烈了。這種相異的態度,反映了是兩種醫學思想的碰撞:醫者認為疾病來自內在的不平衡,病家卻認為疾病是外來的侵犯。

  理想的醫療過程是,醫者先斷定疾病,找出治療方法,並讓病家可以接受。但從醫案看來,實際上卻不這麼順利,醫者會碰到來自病人、病家和其他醫生的挑戰,因此削弱了他們的權威。只有當病家已經束手無策時,他們才願意全盤信任醫家,但此時醫家也背負了更高的醫療風險。

  程從周在醫療過程中需要展現出自己與其他醫者的不同之處。醫者與醫者間的關係不是合作,而是互相競爭的對手。因為病家會不斷換醫,直到有效為止。而程從周就批評,病家只看重那種「最有捷效」的醫家,但這樣的醫家頂多能去除病痛的表徵。在程從周筆下,男性的家庭成員比較有遠見,而且更信賴程從周這種儒醫。女性則多半偏好專科醫生。

  雖然程從周並未顯示對婦科有特別的興趣,但他仍然治療了數位女性病人。這些女性的疾病通常來自於生產的問題。程從周敘述治療女性的過程,不僅記載一個擁擠吵雜的醫療空間,同時也紀錄著家庭中的長幼秩序:跟醫生溝通的是男性,做治療決定的也是男性。女性多半是無聲的,或是次要的雜音。

  在「望、聞、問、切」的過程中,容或需要碰觸女性的身體。但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似乎沒有成為程從周的困擾,病家與醫者間自可妥協出適當的方式。「問」反而成了最棘手的麻煩,因為有許多女性病人傾向隱匿自己的疾病,他們認為這種私人身體的事務不宜告訴外人,尤其是一名男性醫者。

  懷孕尤其是對男性醫者的一大挑戰,因為懷孕的徵兆和脈象均十分模糊,醫者一不小心便可以判斷錯誤。產後失調則是另一個難題,這段時期的調養通常掌握在女性自己手上。而當程從周跟隨朱震亨的說法,要人們在產後首先補氣血時,許多家庭卻愛用通血之藥,反而造成危害。
  對程從周而言,面對這種棘手的疾病,醫者經常只能倚賴運氣。也因此,程從周特別告誡其他醫生,面對難治之病時不需要強行治療,否則只會但負起不必要的責任。

  從程從周的觀點看來,女性疾病似乎更為難治。(這是一個在中國醫學傳統淵遠流長的想法)但Furth認為,女性難治不在於她們身體本質的差異,而應該要從外在脈絡去理解。因為像程從周這樣的男性醫者,往往只在病情較為緊急的時候被找上,他們所面對的自然以難治之病為主。當然還有男性與女性之間溝通的困難,也可能造成女性難治的印象。 

  循此,Furth更要提醒我們,男女的身體差異常常也不是本質上的不同,而在於他們彼此相異的社會位置。男女彼此有的不同疾病,反映了他們不同的生活模式。比如男性和女性都會因為情緒而生病,但男性多半是為了工作的問題而煩惱,女性卻是為了家人的問題而煩惱。男性和女性也都會因為性的問題而生病,但男性通常是實際出外招妓而得病,女性的性慾望卻只出現在夢中。

  最後,就理論而言,在醫案中的病家通常恪遵保守的傳統理論,相信病從外來,醫家如程從周卻認為是病人內在的失調。程從周認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血氣不足。但醫家所用的詞彙並不是一套獨特的術語,這套連結了個人的身體病痛經驗,以及人們對於身體功能和秩序的了解。這套語言有相當大的詮釋空間,也因此讓中國傳統醫學得以被靈活的運用。

Monday, February 4, 2008

介紹東方主義的文章

猶記得第一次醫療史讀書會時.大家曾討論過東方主義的內容

最近朋友推薦我趙稀方"後殖民批判"一文.刊登於"批判與再造"49期

裡面介紹了學界近年對於東方主義的反省與批判.
透過這些反思.也能側面了解東方主義的內容

我沒看過其他有關東方主義的文章.但此文內容清晰.應是不錯的介紹文
推薦給有興趣的人^^

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A Flourishing Yin第八章摘要

在這一章中,作者探詢了明代「專業女醫」的歷史蹤跡。討論女醫在性別、階級與親屬的交互關係間,如何勾勒明代醫學的性別特色。作者討論下層的「女醫」、產婆,分析這些描述「婆」的話語、文本所形塑的形象,以及此種形象背後的文化意義。在此之後作者討論士人心中標準的女醫形象,即醫生太太或醫療世家體系下的女醫:談允賢的家世背景成功地結合儒與醫,她所留下的《女醫雜言》顯示出不同於男性醫者的寫作風格。對於醫案的討論中,作者除了注意女醫記載的特殊性,也強調醫案本身是一種身體的語言。醫案的敘述在作者的分析脈絡下,並非要顯示醫學抽象理論與實際治療的差異:而是要凸顯醫學的身體如何在臨床對話被建構;在社會及語義的範疇中,臨床解釋如何認知醫學的身體。(p.299)

在展現女醫的章節中可以看到女醫在明代士人及醫者的討論中,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群體:博學的醫學世家中的女性;社會形象「粗俗」的產婆、「婆」。文本當中的「醫婆」、「產婆」是否擁有實際的醫療技巧是曖昧不明的,但卻具有相同的性別和年齡,以及身體的靈活性。更重要的特徵在於,這些「婆」的治療方法強調手與身體的接觸,如艾灸或按摩。關於產婆的文本顯示了非正式權力與較低的社會地位的無力結合。其工作與「和身體直接相關的」、「產育不潔」直接相關,不僅使得產婆工作本身具備更高的危險性,也使得「產婆」本身與女醫、男性醫生在某些程度上是分離的。中國十八世紀的產育醫學發展不同於西方建立起一套完全排除女性助產士的系統;醫生與儒醫的共同合作卻促進了母親的自我教育,女性道德在生育時被賦予一種新的話語:女性精神情緒和性格力量的測試。
醫學血統中的女性治療(female healing in medical lineages )克服了女性醫療者在家庭內外流動的曖昧與危險:不是產婆、不是男性醫者的經濟競爭者,而是家庭生產力的支持者;她們是祖母,但不是「婆」。談允賢的家世完美體現了醫學與科舉的結合、祖母與孫女的教育傳承,儘管其身世相當符合士人眼中應有的女醫樣貌,但在談氏的醫療生命中,卻也可看到女巫式的特殊事件。談氏的生命與醫療過程雖然符合男性士人的標準,但並不表示她是男性化的女醫。她的醫療過程、社會處境、話語均體現一種不同於程茂先的的女性特質。例如醫案主角匿名但過程卻更具個人經驗、醫病關係、治癒病症以及折衷式的治療法等。
在這個章節,透過費俠莉教授對於「女醫」的挖掘,不僅看到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女性治療者;也看到女性治療者的女性特質,特別是與「身體」的特殊關係。在對於不同文本的探索中,看到了不同敘述的聲音以及由文化建構的身體。

問題:

在這一章節中,女性與「身體」的關係讓我十分好奇。費俠莉也指出艾灸在治療體系的低落話可能與身體的直接接觸相關。那麼、「身體」為何會被賦予此種暗示者不潔、骯髒甚至是性的符號,又或者是此種符號如何在身體的敘述中被連結起來,讓我十分的好奇。

另外一點就是在醫案的對話中,病人會傾向對於自我病症有所解釋。例如說我現在頭很暈我會歸結到可能是因為我熬夜,但是病人如何連結自己的病痛以及自己的病因,也十分的有趣。醫生又是如何解釋病人的病症與病因呢?對於生病的解釋為何,生病本身又代表了什麼符號?例如中古西方生病被視為是上帝的寵愛。在女性的病症中,種種的病因解釋似乎容易導向情緒問題,當然、從孫思邈以來對於女性身體和病痛的解釋便離不開情緒問題。然而、男性的病痛卻常到像性或房事問題,這是否也有歷史的淵源呢?

另外就是關於皮膚病的問題?雖然並非本章的重點,但是在《三言》小說的敘述中,時常可見男性因性事而生毒瘡,也有因為情緒失控而生皮膚病的。皮膚病變的來源為何?因性以及因情所致的皮膚病,是否會有不同呢?只是正好想到,但我覺得皮膚病的問題非常好玩,所以提出來^^。

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啣玉:西洋中古藝術史期刊

http://historygrad.wordpress.com/2008/01/11/icma-student-membership/

Gesta 是英語世界最重要的中古藝術史期刊。對於medievalists 而言無論自己是否研究藝術史,它的參考價值都很高。只要加入ICMA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Medieval Art)
的學生會員,就可以收到關於中古藝術史學界訊息的電子報,以及,最重要的,一年兩期的Gesta。美國以外的學生會員價格也一樣;唯一麻煩之處在於不能用信用卡付款,必須郵寄美金


詳情請參閱該部落格文章!!

Wednesday, January 9, 2008

A Flourishing Yin: Chp6 Nourishing Life: Ming Bodies of Generation and Longevity 摘要

小摘:
  本章探討養生(創生)身體和生育身體的關係,包括兩者的功能,以及兩性的這兩種身體有何差別。費俠莉先指出明代求子文本內,男性的養生與生育論述夾雜互滲的情形。接者勾勒長生身體中,創生與生育的關係。最後指出女性宗教養生和醫學生育的身體相衝突的情況。
明代出版了許多包含廣嗣與養生的新作品。婦科與養生作品間有部分重疊:一是對世俗生育技術的關懷。二是對養生者來說,生育的深層結構與長生和身體的創生潛力有關。此外,女性的生育身體在養生論述中忽隱忽現,成為追求長生中新生過程的隱喻象徵。因此費俠莉認為:養生的醫療文化能以建構男性的性別認同來補充婦科,故其提供了另一個觀看陰陽同體身體的創生與生育功能之間,緊張關係的視角。《濟陰》〈求嗣〉的編纂者打破了早期的婦科書寫,運用當代的養生文類發展他們對生育的討論。使作品在顯露家父長式的聲音時,還展現出對房事的坦白。以下費俠莉根據16-17世紀關於養生和廣嗣的文本進行分析論證。
Yuan Huang and Ming Inner Alchemy
  費俠莉以袁黃的內丹術為例,說明精、氣、神在養生修練中扮演的角色和對身體的影響。(但讀了此節後,我仍不清楚三者的關係和具體的操練方法。)
Sex, Self-Cultivation and Male Fertility
  費俠莉於本節比較房中術與內丹術的異同。認為雙方雖然對何為男子自然的性行為表現提供了兩種模式,但享有共同的假設:即生命能量—精一方面體現於後天的人體生命循環,一方面又連結了人體與先天的創生力量。為了保存精,雙方都鼓吹男性保持無欲,只有在求子廣嗣時,情慾才被允許展現出來。理想的男子性生活並非壓抑或縱欲,而是呼應天道自然力量的合理施洩。男子的性能力既是社會責任的生育功能,也是可以鍛鍊擴充的創生能量。(感覺此節並未清楚說明房中與內丹的異同)
Sexual Generation and the Female:Conception and the Sex of the Offspring
  之後費俠莉綜論明代醫學求子之法的性別關係和變化。在求子知識上,《濟陰》忽視中古以來天象等超自然力量的影響和物物相感的轉胎之法,而關注人體的內部運作與控制個人行為的能力。《濟陰》認為懷胎建立在夫妻良好的感情基礎上,男子需查知婦女每月情欲最盛之時行房,以男女高潮的先後決定胎兒性別。雖然兩性的情欲都與自然韻律相呼應,但女性的情欲更緊密地與生育相連,而非養生長壽。之後為用藥方面的討論,我認為此處論點不如前半部集中。首先,《濟陽綱目》的觀念與《濟陰》大致相同,但從書中補益男體之藥也用婦科補藥,可側窺男醫在討論性議題時如何協調性別界線。再者,武之望雖承襲朱震亨陰常不足的概念,用藥卻偏向補陽,且會用人體提煉物進行補養。其中,從紅鉛可見月水在醫學中既污穢又有力的雙面性。
Generation and Gestation in the Body of Immortality
  本節試圖呈現長生身體中,創生與生育的關係。首先,養生者可藉助生育相關的產物,如月水、胎盤等修練。其次,對內丹術者來說,自我修練的過程有如懷胎。再者,道教聖人老子的形象是兼具男女和老幼,並自有生育能力可無性生殖。明代醫學論述的養生更關注健康與長壽,與長生和成仙的想像追求有所區別。
Utopian Bodies and the Feminine
  婦科和養生文本並未告訴我們婦女是否也可用聚精、養氣、存神的方法來培養創生的活力,以達到長生。但一些17世紀的醫者教導女性特別的內丹:女金丹。此法中,月水為女體污穢衰弱的部分,須加以斬除。理想的女性修練者是回復純潔的女童或男性,而非以生育的母親作為表徵。此處可見女性的內丹修練的方法與理想,並未被納入醫學對健康女體的論述,而是背離了婦科醫學對女性的要求。

問題:
1. p.206:In China’s medical history, doctor do not seem to have been called upon to “name the Father” for the patriarchal family by privileging yang over yin in the procreative act itself.
→什麼意思?

2. p.209第一行: Although not yin yang pair should get too far out of balance with one another, still Essence was best when replete, while Blood’s generative power was greatest when most incipient. As her month advanced, the increasing abundance and repletion of Blood would move the coital couple out of balance…
都已經是greatest了,為何之後還會增強?


梁其姿老師上課補充的:
1. 男性煉丹是可被社會接受的,女性因為煉內丹會失去生育性,帶有反社會的傾向。但費俠莉未提到女性煉丹時往往已經生子或40歲左右,在生育機會降低時開始煉丹是之後新出的女丹研究成果。

2. 養生就是精、氣、神。存神具有更高的宗教意義,與唐宋採陰補陽練內丹不同。東漢以來就有煉外丹的傳統,明代認為房事本身就會動精傷身,應該靠靜坐、按摩和存神養生,行房是為了生育,此為儒家認為性淫蕩的觀念滲入。外丹吃水銀、煉金常造成中毒,宋代煉丹不再靠吃重金屬,而是靠修養,此也與三教合一的影響有關。

3. 隋唐養生可不死、甚至成仙,明代時此觀念已經不是主流,養生是為了長壽、健康。明代時男性為一家之主,養生是為了自己和家庭。

A Flourishing Yin第五章摘要

小摘:
  本章費俠莉以《濟陰綱目》(以後簡稱為《濟陰》)作為明末主流婦科醫學的代表,藉此分析此時婦科知識的轉變。

The Making of To Benefit Yin
  她先敘述《濟陰》傳抄、寫作與出版的情形,並觸及晚明出版文化中,醫者權力與醫學知識間的關係。
Female Aliment and Cure in To Benefit Yin
  她以《濟陰》為主例,說明晚明婦科知識的變化,包括:在疾病分類上,過往一些婦人雜病被歸於更局部的生理機能失調,例如排泄疾病是由於前陰部位異常。在雜病重要性降低時,生殖部位—陰處得到更多注意。其在治療策略上是從體內的生殖功能的內治著手,較少針對體表外治。在記載內容方面,《濟陰》顯示有關墮胎的醫學知識受到更嚴格的規範。由於婦科領域縮限至「婦人獨有之病」,月經便似乎佔有更重要的意義。但其離開了宋代陳自明與薛己主張女性「以血為主」的身體觀,例如:藥方用氣血成對解釋。病理機制中,相火重要性大增,且病處深植至肝、心或脾胃功能。
Obstetrics on the Margins of Print Culture
  在印刷文化中,產科知識,特別是宋型的生產禮俗(ritual)被邊緣化。
Medicine, Birth Pollution and Pediatric Disease
  明代天花病因的轉變也可納入陰陽同體身體觀的框架下;宋代認為胎毒源於母親生產的污血,明代則主張是父母行房時相火之熱的遺留。因此預防天花、保護胎兒的健康是透過節制父母慾望的道德控制,而非生產禮俗的操作。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Fuke:Layered Knowledge
結論中,費俠莉特別說明這些醫學知識的變化是層層疊積,而非根本地變革。一方面宋代的婦科知識仍存在於文本中,也常被討論。但另一方面,明代醫學論述身體時,確有其時代風格。這與晚明的天人關係更關注局部且具體的模式相呼應,明代醫學身體的禮俗色彩較淡,且各部位的生理機制有更清楚的界線。

疑問:
1. p170最後一句:Readings like these, seeing in prescriptions for menstrual regulation elegant embodiments of cosmological relationships and forces driving all phenomenon, made pharmacy culturally resonant and sold books about Fuke.
→是什麼意思?

2. p182結論前倒數第六行開始: Lessening the dangers of this crisis was directly linked to regulation of parental desires.
→如此做是因為父母平日節制慾望,相火就不會那麼熾烈,胎毒便不會很毒嗎?

3. p184開始第五行: At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ing language of yin and yang reflected that emphasis upon process, transmutation and change over substance, structure and fixed essences.
→陰陽到底反映了什麼?

Tuesday, January 8, 2008

The Abstract of Flourish Yin: CH4

Abstract of Flourish Yin
CH4 反思明代婦科
一、前言
1.幾項背景:(1)外族進入,道學興起,漢族女性與社會隔離加劇。(2)戰爭使飢荒疫病流行,醫者需回應新的挑戰。(3)宋代朝廷對醫書出版限制放鬆。
2.影響及結果:(1)金元以降醫學蓬勃發展。(2)陳自明對於婦科「以血為主」的理論被重新修正檢討。(3)金元學派:(金)劉完素、(金)張從正、(元)李杲、(元)朱震亨等重新檢討修正張機的病因病機論,突破宋代遵循古代理論的局面。
二、脈絡:彰顯的疫病和遮蔽的女性
1. 病因理論的修正: (1)宋代前:以外感六淫為致病主因,建立了五氣六運的理論,以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和五運(和五行有關)相配,又與天干地支相合,研究以往疾病發生的規律,來預測疫病爆發的時間。(2)金元學派:雖借用五運六氣的理論,卻反對一味以外感六淫為致病主因,對後者的分析更加複雜化,也更重視內源性的致病因素,並更重視地區性的環境因素。但其理論卻相對忽略了外感與地域的關係,在臟腑聯繫的整體觀上也不足。
2. 藥學理論的修正:(1)金元醫家突破了以往單憑經驗和信念的本草技術,在原有官方本草分類上更細緻地闡述每種藥物的歸經和與臟腑的關係,將藥物與五行相連,使得藥物學成為中醫整體中的一部份。(2)宋代治方重祛風邪,補陰,喜用辛熱燥烈的藥物;明代醫者則聲稱遵循金元醫家,在用藥上更細緻,少用單味藥,而是針對病人特殊的體質和病情,用多藥和各異的比例去調配。
3.明清婦科醫家多得自家傳,與宮廷關係不像宋代緊密
4.元明醫家依據古典文本在婦科理論上有新闡發,但在臨床經驗上極其貧乏,臨床診治的水平下降。因為在理學興起的影響下,被期待為「儒醫」的醫者僅被容許脈診。「治婦人……今豪族之家,居奧室之中,處帷幔之內,復以帛蒙手臂,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殫切脈之巧,四者有兩闕焉。……若患人脈病不相應,既不得見其形,醫人止據脈供藥,其可得乎?」(12C,寇宗奭)。不過,這種隔離的結果並未使醫學理論中的男女差異擴大,反而使明代醫者再次轉向男女同治的理論,限制婦科別方的運用。
三、薛己和陳自明的影響
1.(明)薛己《校注婦人良方》對陳自明婦科理論的修正:(1)陳自明:婦人病是勞傷血氣、經受風寒之故,臨証重經脈,以經脈通為氣血暢通的標誌,治療以調整血氣為主,用四物湯。(2)薛己:繼承李杲的脾胃學說,強調脾胃的生化,無論男女,健康皆與脾胃盛衰有關;亦承繼朱震亨的相火論,以火為生命原動力,七情之傷化火,則激發臟腑病變。所以,陳自明說婦人病以血為主,薛己則以為心主血、肝藏血,但都統攝於脾,補脾胃,則血自生(源自李說),婦人病多源自肝火內動(源自朱說),故治療以調整肝脾胃等臟腑功能為主,用補中益氣湯、歸脾湯。
四、陽常有餘和陰常不足的身體:(元)朱震亨的學說
1.背景:(1)重新詮釋內經的陰陽理論,論治婦科則將男性的身體理論用在女性身上。(2)綜合南北診治風格。(3)為道學家之一。
2.朱震亨的「相火論」:(1)理論根源:元代以前,僅內經素問提到「君火」和「相火」,並以之為外邪之一。Despeux認為,宋代時五運六氣理論中的「火」被分為君、相兩類,君火藏於心,相火藏於腎,以便與六淫相對應,可能是朱說來源。范行准則以朱說也受劉完素影響,劉主張六氣皆從火化,應用寒涼藥治療傷寒熱病。(2)道學思想的影響:周敦頤「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3)內容:火是驅動生命的陽性能量,以肝腎精血為物質基礎,相火若動之有常,則足以運作生命的各種活動,若放任七情六欲,使相火妄動(心主神明,君火也,腎主生殖,相火也。心為物感而易動,心動則相火動,則消耗陰精),則為元氣之賊。故男性當正心、收心,令君火不妄動,則相火亦不妄動,節制房事,攝護陰精,令相火唯有裨補造化,以為傳嗣之用而已。不過,即使在正常狀態下,「陰常不足」(這反映在生殖年限僅三十年上),但人之情欲無涯(陽常有餘),所以朱在臨証治療上提倡「滋陰降火」,時時注意顧護陰精,以使陰陽調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4)Firth以為,這樣的醫學理論投射了南宋晚期和元代提倡以文勝武,以柔克剛的文人理想,塑造了一個陰柔、自我克制、區別於蠻族的道德
五、明代婦科和明代陰陽同體論
1.Firth認為,朱震亨的身體觀又重回陰陽同體論的傳統,揚棄宋代婦科以血為主的模式。其相火論,不再是宋代以前那種和季節、時間相和(五運六氣)的大宇宙觀,而是注重身體內部的陰陽不穩定性和失常。此觀點影響明代以下醫家重視疾病的內因,把重點放在道德的性、生殖和身體上。
2. 在病因學上,朱主張各種婦人病的源由,重點不在陳自明所說的各種外感風邪等外因,而在與情志有關之內因。(由「心火令相火妄動」理論而來)
3. 妊娠療護上,朱強調為孕婦「滋陰」。
4. 在妊娠病的臨証治療上,朱主張補氣以行血,用紫蘇湯益氣保胎。如果說男性需護腎以藏精,則女性則應護肝以藏血。「肝火內動」和「血瘀」是婦女耗損真陰的原因。
5. 產後療護上,朱則主張產後身體陰陽俱虛,應大補氣血。
6.薛己受朱震亨影響,將婦人病歸之於肝火和血瘀,實是綜合了宋代婦科以血為主的理論和朱震亨相火論的結果。所以在婦女雜証病案中,他便常歸之於七情過極,相火妄動,耗損真陰,令肝藏血的功能受損,肝火妄動的結果則導致陰血虛損或血液淤窒滯。

感想:這篇的翻譯比起前幾章真是好太多了,全不像同一人譯的
問題:1.六淫為何? 2.何謂藥物的歸經?3.為何說「肝火內動」?相火不是藏於腎,而肝則是藏血者嗎?(怎不說「腎火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