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4, 2009

書籍介紹:臺灣慰安婦




書名:臺灣慰安婦


作者:朱德蘭

出版者:五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

書籍簡介:

本書為深入探討戰時殖民地臺灣與日軍性暴力的關係,擬從兩個面向來處理臺灣慰安婦問題,亦即是:首先,有些臺灣人並不同情自己的同胞,而站在日本政府的立場,認同過去的殖民統治,是否意味著「皇民化」精神教育,已經徹底的改造了他們的文化與心理層面的認同?假如是,那麼,必須要問:日本殖民臺灣統治方針如何?戰爭動員時期,扮演行政中間人角色的臺灣人,如何被殖民者動員?再從地域史的角度出發,試圖通過下列問題探討臺籍慰安婦的從業背景,及日軍性暴力的實情是否具有普遍性或特殊性


綜觀之,由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互動的視線切入,以身為人應有的基本人權觀念出發,針對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構造,與統治者馴服臺灣人,培養臺灣人對日本產生國家認同,以及戰爭動員系統中,臺籍慰安婦被動員從業,遭受日軍性暴力的實情等問題,做一實證性的分析。


作者簡介:

學歷:政治大學歷史系
   日本御茶の水女子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暨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
   中日、臺日關係史、日本殖民地史、華僑史與海洋發展史
   近年特別關注於慰安婦的研究,已發表專書及論文數篇
主要著作:
   《台灣總督府と慰安婦》(日本明石書店,2005)
   《崔小萍事件》(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主編《台灣慰安婦關係資料集》(日本不二出版社)等書與論文數十篇


該書目錄:

導 論
第一篇 統治篇
  第一章 一君萬民
  第二章 警察大人
    警察制度的發展變化
    警察制度的任用與培訓
    警察官紀與社會觀感
  第三章 國家認同
    天皇制國民國家形象的塑造
    國民教化事業的推展
    裕仁皇太子視察臺灣
    臺灣人的認同
  第四章 扶助皇運
    皇民精神運動
    皇民奉公運動
    皇民實踐運動
第二篇 慰安所篇
  第五章 戰爭與日軍慰安所
    天皇的軍隊
    戰爭暴力
    臺灣的慰安所(殖民政府參與「慰安所」事業計畫)
  第六章 慰安所承包會社
    臺拓會社的領導幹部
    臺拓會社的軍需產業
    海南慰安所特殊事業
  第七章 慰安所融資公司
    福大公司的組織與領導幹部
    福大公司的經營事業
    福大公司的慰安所事業
第三篇 慰安婦篇
  第八章 慰安婦的出國與募集
    慰安婦的出國
    軍方指定經營者
    經營者的背景
    慰安土人的募集
  第九章 閩南籍慰安婦
    個案分析
    礦工女兒愛珠
    種田女兒阿乖
    草繩廠女工阿蓮
    藝旦寶珠
  第十章 客家籍慰安婦
    個案分析
    採茶女兒滿妹
    旅館女傭秀妹
    被賣身的玉妹
    照相館女傭阿桃
  第十一章 原住民慰安婦
    個案分析
    太魯閣族芳美
    太魯閣族沈中
    布農族阿柿
結 論


本篇書籍訊息轉引自女書店的網站介紹,相關訊息可見以下網站:http://www.fembooks.com.tw/indexstore.php?product_id=2365

Thursday, April 23, 2009

鐵盒裡的青春:台籍慰安婦的故事 part2



該書推薦:

推薦文:  廖英智 
二次大戰結束後六十年,能有這樣一本書出版,讓我們這群六十年來未曾經歷戰爭的人,有機會體驗戰爭的殘酷,瞭解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看到受害人身上承受的痛苦,我們知道,這樣不人道的制度和措施,絕不僅止於一般人對人權和歷史的理智討論,它是對人權的真正侵害,在受害人身上造成的莫大傷害,已經遠超過人類所能想像。 我永遠記得「阿媽的秘密」紀錄片中,台灣第一位公開控訴的阿嬤劉黃阿桃首度踏入祖先宗祠裡,對著父母靈位嚎啕大哭,哭訴當年受害遭遇,這令人鼻酸的一幕震撼人心,讓我們體會到,日軍對她們的傷害不僅是肉體的傷害或自由的剝奪,最可怕的是剝奪她們做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自尊、價值和歸屬感,日軍剝奪她們做為「人」的價值,只有當她們重新尋回自尊並獲得認同時,才有勇氣面對一切,真正回到最有歸屬感的家庭裡。 戰爭對人權的侵害絕對遠超過肉眼所能觀察,如果我們放棄對人權、兩性平權和正義的追求,將來可能再度面臨相同處境。 --廖英智(婦援會現任董事長)


該書序言

李敖 

今年
(該書出版年:2005)是二次大戰結束六十週年,在新聞報導上,本應看到日本政府為當年戰爭罪行慎重道歉,看到的卻是日本堅持以中線劃分經濟海域,並屢次驅離扣留蘇澳漁民,嚴重影響蘇澳漁民生計,終至引發的護漁事件,令人不禁大嘆世間公義何在!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軍方以提高軍隊士氣、預防性病在軍中蔓延等等理由,強徵亞洲婦女隨軍充作慰安婦,甚至不把這些婦女當成人看待,在軍艦送她們到前線時,以「子彈一箱」記載,把人當成軍事物資,甚至有前日軍軍醫坦承當時軍方把慰安所當成「衛生的公共廁所」。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在台灣的日軍等待遣返日本的同時,趁台灣原住民還不知道日本戰敗消息,繼續凌虐台灣的原住民慰安婦。後來各地的日軍為了防止事跡敗露,在撤退時銷毀了許多相關文件,甚至將當事人予以殺害。

一九九○年六月六日,日本政府官員在國會中表示「是民間的業主自行帶著這種婦女隨車而行」,否認軍方參與慰安婦事件,引起韓國政府和國際輿論的強烈批評,日本政府才於一九九一年開始對慰安婦進行調查。一九九二年七月六日,日本政府公開第一次調查結果,並於韓國國會正式向慰安婦道歉,但隨即在一九九三年聲明無強制徵召,賠償的問題也早已解決。一九九四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宣布將成立一民間基金會解決戰爭賠償問題,隔年「亞洲女性和平國民基金」開始運作,該基金以向日本國民募款的方式募集資金,日本政府藉由該基金將賠償責任推卸給民間承擔,日本政府藉由該基金將賠償責任推卸給民間承擔,進而規避了應擔負的責任。然而,慰安婦們要的不是日本民間的錢,她們要的是日本政府正視當年的罪行,慎重道歉並反省,因此拒絕接受該基金的錢。

一直到今天,二次大戰結束即將六十週年,日本政府始終沒有拿出應有的誠意,向慰安婦們道歉,賠償她們的身心傷痛,甚至在日本教科書中歪曲歷史,規避日本戰時的罪行:二○○五年六月十一日,日本文部科學大臣中山成彬在靜岡縣舉行的會議上談到歷史教科書問題時說:「日本在當時根本就沒有『隨軍慰安婦』這個詞。沒有的東西出現在教科書中是錯誤的。將錯誤的東西從教科書中刪除是件好事,應該給予肯定。」

這就是日本!在國際輿論與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還試圖躲過該擔負起的國家責任。從一九九九年台籍慰安婦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提出國家賠償訴訟至今,六年過去了,公義卻遲遲不來,台灣現存的慰安婦阿嬤們平均年齡八十歲以上,她們還有幾個六年可以等待?如果我們不站出來,讓大家看見歷史的真相,將來阿嬤們過世後,公義只有蒙塵。


該書目錄:


【序文】公義豈能蒙塵?  李敖

【楔子】浮浪人生

【卷一】阿嬤的故事
 1.瓊州悲歌
 2.蓬轉東南
 3.萍飄四方

【卷二】漫漫求償路

【別章】春帆樓下晚濤哀

【特寫王清峰】但願清白在人間

【後記】歷史可以寬恕,不能遺忘! 夏珍

夏珍

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我總開玩笑說,自己是最膽怯的。一句玩笑話,背後其實滿沉重的。新聞特性要求快,快的結果是讓新聞工作者太輕易迴避深刻的問題,不論是對現實政治或對歷史真相,我們大部分心力均用在追逐現實問題,卻又無力深究;面對歷史真相,卻又經常懷疑還有誰關心?我們關心,卻甚少主動挖掘,或者輕輕碰觸,打了就跑。

 五年前,在戴國煇師的推促下,為戴師與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先生記錄《愛憎李登輝》的對話錄,當時,戴師反覆耳提面命的不外乎:歷史悲劇造成的歧見,可以理解,但必須導正!戴師拖著病體,趕著在他生前,留下最後一段見證。戴師走後,疏懶的我,又躲進新聞工作快速但鄉愿的小天地。五年來,台灣政治社會可謂狂風急雨,身處其間卻又恍若在外,我們提供太多紛亂,卻提不出足以安慰人心的答案,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媒體蓬勃卻成為民眾印象中的社會亂源之一,這無疑是極其反諷的。

 在內外皆紛亂的複雜心境中,年初,天下文化出版探詢我為婦援會編寫《鐵盒裡的青春》一書,重新檢視這一段我並不全然陌生的領域,心中確實百感交集。面對阿嬤們沉封多年的往事,不斷在心頭湧起一個疑問:為什麼是她們?這個問題,在阿嬤們的心中已經問了一輩子,卻沒有答案。社會階層的流動,在她們身上相對靜止,辛苦的歲月,並不因為社會趨於繁榮而有太多變化,大多數阿嬤們在老邁之年,還是困頓於生計,輾轉於社會邊緣討生活。誰關心她們呢?

 十四年來,婦援會持續關心這群幾乎被人遺忘的阿嬤們,從田野調查到心靈療癒,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阿嬤們持續凋零,赴日訴訟的官司毫無轉機,她們的聲音愈趨微弱,歷史公道擺在功利社會竟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婦援會在極有限的資源中,寂寞地為阿嬤們留下紀錄。荒謬的是,十四年來,阿嬤們的苦楚一碰上政治,卻總有是非不明的爭論,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該書出版年:2005)是馬關條約日本據台的一百一十年,也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週年,這樣的歷史時程,更格外凸顯在戰爭陰影下倖存的人的悲涼。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當年二戰的高砂義勇隊遺屬赴日要求迎回祖靈,同時卻還有政黨中人前往日本靖國神社參拜;當漁民們怒吼指政府護漁不力的同時,不同政黨中人,重新掀起釣魚台主權爭議;把時間軸拉長,台灣內部的紛歧,正映照台灣百年走來艱辛,歷史真相莫名其妙地成為政治工具,遺憾的是,國家或政府並不能在過程中,為戰爭中受害的人民發聲。

 歷史可以寬恕,不能遺忘!在如此紛亂的世局中,戴師的話語總不時地自耳際響起。沒有經歷過的人,有什麼權利要求經歷過的人遺忘?第一次踏進陳樺阿嬤的家,斗室裡,陳樺阿嬤笑臉盈盈地迎接來客,不說,在她的臉上,其實看不出來苦難的痕跡,她把痛苦埋得這麼深,遺憾卻跟著她終老,她淡淡地說:「看到那些人講那些話(慰安婦是出於自願),很生氣,心裡都有怨。」她不再激動,卻還是擺不下藏在心頭一輩子的問號:要一個公道有這麼難嗎?在新竹的滿妹,到現在都還要靠著幫派出所的員警洗衣衫貼補家用,員警狐疑地問起,她是不是新聞中出現的慰安婦,她坦然地說:「那就是我!」曾經在布幕下不願將真面目示人的阿嬤們,把心底最深的傷疤撕開,淌著血告訴世人:戰爭的殘酷不能遺忘,但是,有多少人聽到她們的聲音呢?

 《鐵盒裡的青春》記錄阿嬤們的悲歡離合,也記錄台灣一路走來承載的辛酸血淚,翻閱這群弱女子的身影,年輕的阿嬤們,眼睛透著清亮,然而,就是這雙眼睛,見證了戰爭的斑斑血痕;髮白齒搖的阿嬤們,人生起伏,唯餘一命,眼神是歷經滄桑後的平靜,但是,她們不會忘記在她們身上發生過的人生印記,但望後來者,也不要忘記:阿嬤們曾經扛起了台灣的苦難。


資料來源:天下文化書坊

備註:《鐵盒裡的青春》出版時間為2005年,正值二次大戰後,日本戰敗第60年,此書的出版具一定的歷史意義,故而該書的推薦文,序文以及後記,都不斷強調「今年」(2005年)的特殊意義。(by littlecloud)

鐵盒裡的青春:台籍慰安婦的故事 part 1


作者:    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採訪記錄  夏珍編寫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05

書籍簡紹:

一場戰爭,讓她們的青春變了色。
一生的希望
從此鎖在鐵盒裡──
斑駁生鏽。


《鐵盒裡的青春--台籍慰安婦的故事》寫出當年慰安婦被迫的真相,以及她們在大戰結束後遭遇到的社會歧視。慰安婦之名造成的傷痕,不僅僅存在於阿嬤們的心中,更烙印在台灣歷史裡。 

慰安婦的故事,是戰爭造成的悲劇,更是女性受盡欺凌的血淚事實。自二次大戰結束,曾被迫從事慰安工作的阿嬤們將痛苦埋藏內心深處近五十年,直到一九九二年婦援會設立國內申訴調查專線之後,慰安婦阿嬤們才走出黑暗的角落,近五十年的黑夜終於滲進一絲曙光。一九九九年,九名台籍慰安婦代表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提出國家賠償訴訟,從傷痛、怨恨、自慚到彼此扶持,她們終於踏上漫長的司法之路,要求日本政府為戰時罪行道歉並賠償,然而至今六年的時間轉眼消逝,公義卻遲遲未來。

時光消逝,阿嬤們逐漸老去,本書希望藉由這些紀錄,為阿嬤們五十年來的沉默留下生命的回音,讓未曾經歷戰爭的人們,了解戰爭的真相與教訓。

作者簡介:

夏珍   
 
一九六二年生於台北市。任職於《中國時報》政治組,曾任《中國時報》省政特派員、政治組副主任、採訪組副主任、政治組主任。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主要著作:《政海沈沈楚天闊----宋楚瑜政壇二十三年紀實》、《造反的年代》(商周出版),《許信良的政治世界》、《日落國民黨》(天下文化出版),《文茜半生緣》、《自由自在宋楚瑜》、《雕琢人生----林靜芸》(時報出版)。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緣於當時媒體大量報導不少未成年少女被父母所賣,強迫為娼,引起政府及社會極大震撼。婦援會是台灣終止婦女買賣的先驅,其成立更是台灣婦女運動史上結合兩性平權意識型態的倡導與實際救援行動的里程碑。 為了有效達成該機構的成立宗旨,多年來,婦援會針對所關注的三大議題--雛妓救援、慰安婦問題、關懷婚暴婦女,逐年發展出不同的工作方法。從救援被迫從娼的婦女脫離惡勢力控制,到關心慰安婦及提供婚暴婦女服務,婦援會見證了台灣社會的轉變,也實際參與了台灣婦女人權推動的過程。


資料來源:天下文化書坊

Wednesday, April 22, 2009

2009性別議題研究論文獎助



目的:

鼓勵學術及公務部門從事婦女及性別議題之研究,並提昇台灣婦女權益相關領域理論與實務之研究風氣。

申請資格:

凡國內(不含國外)各公私立大專院校碩、博士班應屆畢業生,其研究論文內容與婦女或性別議題相關 公務部門(含軍、公、教)人員,其研究內容與婦女或性別議題相關,並與其工作及職務 內容相同。

獎助範圍:

以婦女或性別議題為研究主題
以「性別主流化」在公務部門之推動為研究主題
以「性別主流化」推動工具(如性別統計、性別影響評估、性別分析)為研究主題
需以中文寫作

獎助類別及名額

碩士論文五篇為限,每篇獎金新台幣三萬元。
博士論文三篇為限,每篇獎金新台幣五萬元。
公務部門(軍、公、教)人員五篇為限,每篇獎金新台幣五萬元。
以上三類均得列佳作若干名,每篇獎金新台幣二萬元。

評選方式

依據收件論文類別,由本會邀請婦權會委員、學者專家、公務部門代表組成審查委員會。每篇論文皆經由兩名審查委員匿名審查,若兩項審查意見差異過大,則由第三名審查委員進行複審。評分重點項目包含:
 
研究主題之重要性
文獻回顧及理論架構
研究方法
研究分析與詮釋
研究發現之貢獻
實用價值或創見

申請時間
2009年6月1日至8月30日止,逾期不予受理,並於10月公告獎助名單
申請文件
 
本會性別研究論文獎助申請表(下載)
研究論文一式三份
獲獎助者須能親自將作品改寫成10000~15000字學術論文於成果發表會中發表,同時將研 究摘要公布於本會網站。

聯絡方式

100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5號9樓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Email: siyen@wrp.org.tw
Tel: (02)2321-2100 分機 125
Fax: (02)2321-2120
Website: http://www.womenweb.org.tw/

Saturday, April 18, 2009

野村鮎子,〈明清散文中的女性與家庭暴力〉摘要

野村鮎子,〈明清散文中的女性與家庭暴力〉,《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16 (2008): 209-225。

野村此文的二大重點在於揭發明清士大夫家庭深藏不露的暴力陰暗面,以及本家父兄所面臨的情感困境。主要的寫作方式是以二件明代的祭文與行狀,以及一份清代的傳記,細繹其中的家庭暴力場面,與本家父兄歸咎在己的沉痛懊悔。最後將主題置於更大的社會脈絡中,指出對明清女性而言,最大的暴力乃是來自社會對烈婦貞女的期待。面對這樣的家庭與社會暴力,明清的女性只有一死才能得以解脫,她們所背負的社會壓力與之前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作者並未採用複雜的論文結構,但這篇文章仍然令人印象相當深刻。作者首先以《舊唐書》所記載的〈踏搖娘〉為引,帶出受丈夫酒醉家暴的妻子;其次以北宋蘇洵的〈自尤詩〉點出士大夫面對婚後受虐的女兒沉痛的自責感;復以明代王樵的〈祭女文〉為例,指出在夫家不堪受虐的女兒,最後以死了之;再加上明代駱問禮的〈章門駱氏行狀〉,揭發女兒遭其夫虐殺的恐怖真相,增加了家庭暴力的力度;最後以清代袁枚的〈女弟素文傳〉,指出以離婚收場的受虐婦女,生命也同時喪失了活力。

這幾件案例分別有幾點值得注意:其一,作者指出蘇洵的〈自尤詩〉寫於女兒蘇八娘死後8年,蘇洵服完妻子程氏之喪後,顯示重婚的關係使得蘇洵為文批評女兒夫家、妻子娘家一事,有所顧慮;可惜處於蘇、程兩家夾縫中的程氏,是否有更艱難的情感困境,作者約莫是限於資料而無法深入。

其次,作者暗示蘇洵與蘇軾、蘇轍此後幾乎不再踏足故里,也許和蘇八娘身亡所帶來的傷痛有關,這點滿有意思的,不過需要更多資料支持(頁212)。

第三,作者特別留意王樵和駱問禮分別在祭文及行狀上描寫女兒受虐的情事,一方面指出女兒出嫁後,喪禮便由婆家操辦,娘家置喙餘地有限(頁214);另一方面,也留心文體的問題,認為這樣的事蹟無法在以彰顯亡者德行的墓誌銘上呈現,故只得選用以招魂慰靈為目的的文體來抒寫(頁220)。不過筆者認為以招魂慰靈同時指稱祭文與行狀並不是很妥當,至少行狀本身使用的情境,並非是招魂慰靈,反而比較接近傳記及墓誌的紀實目的。

第四,〈章門駱氏行狀〉的文體與題目值得我們再深入注意。筆者認為作者口中類似公案小說的結構,與選用以紀實為目的的行狀之間,形成某種程度上的吊詭,這種文體與內容結構的衝突性,似乎也對駱問禮的寫作動機提供一種解釋。另外,駱問禮雖然口口聲聲稱其婿為「兇人」,但在題目上仍然將「章門」冠之於駱氏之上,顯見駱氏在生前死後,都不願也不能脫離夫家,回歸娘家;此外,也許也可以從出嫁之女的社會定位來理解。題目上的矛盾其實也反映駱問禮內心的掙扎,駱問禮在文末列出女兒駱復的子女,最後提出沉痛的質問(頁219):
此我外孫乎?仇之子乎?愚不能辨。統俟知道君子教之。
對駱復的子女而言,又如何調適目睹家暴的恐懼,及親仇的衝突?這也是令人關注的問題。

第五,袁枚之妹袁機的案例,一方面說明失婚女性社會適應的難度;另方面也顯示對明清女性而言,婚約的成立便視同出嫁,因此在貞節觀念的影響下,袁機才會毫不猶豫地飛蛾撲火,不願解除婚約,婚約的有效性也表現在袁機離婚後,仍然不斷向堂上姑問安之上(頁221)。

最後作者指出,在這篇文章之外,尚有公公對媳婦性暴力的問題,可以想見,面臨孝順與貞節的兩難,必定在極大程度上扭曲了女性的身心。不過這個問題需要作者更大量、更細心地去爬梳史料,才有可能成文。到時,約莫又是一篇令人難過的學術論文。

----------------------------

旨彥@小房
2009.04.18 02:14

Wednesday, April 15, 2009

新書資訊:性別與性慾特質



書名:性別與性慾特質
譯者:黃麗珍
出版社:韋伯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內容簡介:

這本平易近人且範圍廣泛的書,運用了許多重要理論家的研究成果,並提供了女性主義、性慾特質與陽剛特質研究之重要文獻和辯論的清晰且敏銳的批判。

  女性主義觀點的說明包括有現代主義、自由主義、性別差異、後現代以及酷兒女性主義;性慾特質研究涵蓋了現代主義、社會建構論、跨性別理論以及酷兒理論;陽剛特質研究則觸及了基進的、社會主義和後現代的取向。克麗斯.畢思理(Chris Beasley)也說明了延伸自性別和陽剛特質對於種族、族群、帝國主義及同志陽剛特質之質問的辯論範圍。女性主義、性慾特質和陽剛特質研究等次領域之間的相互連結被凸顯出來,而畢思理也思考了體現與認同在這三個次領域中分別具有的含意。

目錄:

緒論

第一部分 性別/女性主義研究

第一章 性別與女性主義:一個概觀
第二章 現代主義解放的女性主義:自由派女性主義??從沃斯通克拉夫特到沃爾夫
第三章 自由派女性主義:努斯鮑姆
第四章 性別差異女性主義:「女性為中心」的認同政治到性慾差異??從瑞曲到葛羅茲
第五章 後現代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性慾差異
第六章 差異女性主義與「種族、族群、帝國主義」:從胡克斯到史碧娃克
第七章 「種族、族群與帝國主義」女性主義:胡克斯
第八章 後現代女性主義:巴特勒
第九章 性別酷兒化/酷兒女性主義:巴特勒、惠特爾

第二部分 性慾特質研究

第十章 性慾特質研究:一個概觀
第十一章 現代主義自由主義:阿特曼
第十二章 社會建構論:傑克遜、維克斯
第十三章 社會建構論:維克斯
第十四章 跨性別理論:卡利菲亞
第十五章 酷兒理論:雅戈斯、謝德門

第三部分 性別/陽剛特質研究

第十六章 性別與陽剛特質研究:一個概觀
第十七章 性別、陽剛特質/男性研究與女性主義:布羅德
第十八章 基進的擁女性主義:在性別差異與範疇的社會建構論之間??史托騰柏格
第十九章 差異:種族/族群/帝國主義與男同志陽剛特質??道瑟特、卡巴多
第二十章 社會主義擁女性主義與相關的社會建構論:康乃爾
第二十一章 酷兒陽剛特質研究:女性陽剛??杭伯斯坦

結論
附錄:方法論的問題
名詞解釋
參考書目
索引

詳細資訊可見以下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6919

新書資訊:性別與女性研究手冊



書名:性別與女性研究手冊
作者:Kathy Davis
譯者:楊雅婷等
出版社:韋伯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二十五章,分別由世界各地知名學者共同撰寫而成,作者群回顧了當前的研究,並就各領域的性別與女性研究提供批判性的分析,所探討的研究範圍包括了工作場域、福利國家、家庭、教育、宗教、暴力與戰爭以及女性主義的全球性政治。除了最基本的性別概念議題外,書中還對當代女性研究、性別研究,以及更晚近之男性研究現況及走向,做了扼要的說明,包括陽剛特質、後現代女性主義、「文化轉向」與全球化的研究,接納入在本書的探討範疇中。本書可作為性別理論的入門介紹手冊,更不啻為投入一顆掀起漣漪的小石子,持續在該領域中激盪出新潁的對話與思辯。本書涵蓋的性別議題亦相當廣泛,從微觀的「家庭」、「性」、「親密關係」面向;到宏觀的「工作」、「國家」(福利國家的女性主義)、「科技」、面向;甚至因應時局變遷,把視角拉高到「全球」的層次,深入探討了全球化為性別議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對於有志一窺女性與性別研究堂奧的讀者而言,本書是一本深入淺出的重要著作。

編著者簡介:

戴維斯(KathyDavis)

於荷蘭烏特列支大學(UtrechtUniversity) 擔任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OGC,ResearchInstituteofHistoryandCulture)資深研究員。出生於美國,而後任教於荷蘭多所大學,教授心理學與女性研究。其相關著作包括:《重塑女體:美容手術的兩難》(ReshapingtheFemaleBody,Routledge,1995);《身體化的實踐:女性主義的身體觀點》(EmbodiedPractices:FeministPerspectivesontheBody,SAGE1997)。the Making of Our Bodies,Ourselces:How feminism Travel Across Borders.

依文斯(MaryEvans)

是一位女性研究教授,於坎特柏里的肯特大學(UniversityofKentatCanterbury)擔任任教職逾三十年,教授科目為女性研究與社會學。與凱西?戴維斯共同擔任歐洲女性研究期刊(EuropeanJournalofWomen’sStudies)的編輯。近期出版包括:《探究浪漫愛》(Love:AnUnromanticDiscussion,Policy2003)、《性別與社會理論》(GenderandSocialTheory,OpenUniversityPress,2003)、《致命的思維》(KillingThinking,CompendiumBooks,2004)

洛柏(JudithLorber)

擔任紐約魯克林城市大學與研究所的榮譽教授,教授社會學與女性研究。近期出版包括:《打破它吧!:去性別化與女性主義的變遷》(BreakingtheBowls:DegenderingandFeministChange,W.W.Norton,2005)、《性別不平等:女性主義理論與政
治》(GenderInequality:FeministTheoryandPolitics,ThirdEdition,Roxbury,2005)。她是《性別與社會》的創辦編輯,《性別與社會》亦是首份正式以社會中的女性為對象的社會學刊物。


其他相關訊息詳見以下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6922

Tuesday, April 14, 2009

新書資訊:回答科學是什麼的三個答案:STS、性別與科學哲學


書名:回答科學是什麼的三個答案:STS、性別與科學哲學
作者:傅大為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15日

內容簡介:

很多人覺得,科學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及所有的事情,但事實並非如此。像大家熟知的環境保護、防颱防震、核四爭議、膽固醇與愛滋、賀爾蒙療法等等,都曾投入許多金錢及科技人才參與研發,但仍然不能解決台灣社會最急切、而且跟科技有關的這些問題。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我們應該思考:這些研發費用都是納稅人的錢,但是誰享受了那些利益?又是誰享受了那些成果?本書用STS、性別與科學哲學三個角度,來分析科學與科技,期盼大家都能具備判斷能力,進而瞭解「科學是什麼」。使得科技與社會二者,能夠互相協調與制衡,才能真正為社會大眾創造有願景的未來。

詳細資料、作者資訊、目錄可以詳見以下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2406

第三屆亞太地區性別平等教育論壇

日期:2009 年 10 月 17 日 至 2009 年 10 月 18 日

時間:09:00 AM ~ 05:00 PM

地點:高雄師範大學

簡介:

在變動中的世界與台灣,我們需要更深刻地思考如何培育具有「性別主流化」意識與知識的現代公民,以因應世界局勢的改變,並符合國際潮流與遵循世界共同價值。因此,如何培育現代公民具有「性別平等意識」,如何推行「公民性別教育」成為各國教育機關的當務之急。由教育部主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及台灣女性學學會承辦的「第三屆亞太地區性別平等教育論壇」將以「公民性別教育」為主題,於2009年10月17日(週六)與10月18日(週日)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辦,竭誠邀請性別研究學者與專家參與盛會,並誠摯邀您惠賜大作,希望藉由本論壇的舉辦,能促進國內外學術界及實務界之交流。
本次論壇將主題設定為「公民性別教育」,但仍包含其他性別平等教育研究以及性別研究相關主題。徵稿分為五大主題:「公民性別教育」、「性別教育研究熱門議題」、「性別研究新趨勢」、「亞太性別研究與台灣社會」及「其他性別平等教育或性別研究相關議題」。除了提供性別教育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發表論文的「一般論壇」之外,本次論壇為鼓勵性別研究與相關領域之研究生參與,特別開闢「新秀論壇」,提供研究生一個發表的園地,分享個人優秀的期末報告、碩博士論文改寫的論文、或是正在進行中的研究或書寫中的論文,以促發師生同儕、老將新秀在學術與實務上的相互學習與精進。

相關訊息可詳見以下網址:

http://sts.nthu.edu.tw/index.php?pageSet=activitymessage&serialnumber=384

第九屆東亞STS網絡會議暨第一屆台灣STS年會

日期:2009 年 04 月 17 日 至 2009 年 04 月 19 日

時間:08:30 AM ~ 05:30 PM

地點:成功大學圖書館

簡介:
科技無所不在。它來自好奇與創造,成於共識與需要,影響更遍及社會。「科技與社會」(STS)既是這些影響的反映與反省,也是跨領域的知識與行動平台。臺灣 STS學會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2008年成立,並希望藉年會結合各領域專家同道,從科技與社會的各種面向挑戰科技知識的建構與倫理、它與現代體制的複雜互動,與公民參與的關懷與創意。我們歡迎各路STS人的論文發表與參與,讓這個年會成為促發師生同儕、老將新秀在學術上相互學習與精進的園地。

本次年會主題是「在地科技與臺灣觀點:STS的可能與挑戰」。它不但反應臺灣在社會與政治的巨大變動下,作為新興領域與社會參與的「科技與社會」的發展。面對國際化的趨勢與衝擊,這個主題也提醒STS的未來挑戰不僅在於對在地科技的關注,更需要從實證研究中,從跨國關照裡,型塑自己的研究觀點。

也因為如此,本次年會將與第九屆東亞STS網路會議共同舉行。這不僅是單純讓臺灣與國際接軌。作為既國際又在地的基進(radical)領域,我們希望這兩個會議能讓臺灣的STS研究,在「東亞生技資本主義」(Biotech Capitalism in East Asia)的脈絡下與其他東亞研究社群的同儕相互參照與交流,激盪出新的問題性與研究方略。

詳細訊息以及報名可見以下網址:

http://sts.nthu.edu.tw/index.php?pageSet=activitymessage&serialnumber=394

「一九七O年代保釣運動文獻編印與解讀」國際論壇

最近清華大學圖書館接獲一批保釣運動史料捐贈,將舉辦展覽以及論壇,相關宣傳活動網址如下

http://adage.lib.nthu.edu.tw/nthu/activity/diaoyun/

簡介「一九七O年代保釣運動文獻編印與解讀」國際論壇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長期致力於學生運動文獻典藏工作,近年來收集 1970年代海外釣運文獻及相關歷史紀錄,擬邀集相關人士,共同討論此一時期學生保釣運動中重要刊物的源起、對釣運的影響、對當時學生思想及生活態度的影響,乃至於對後來臺港學運、社運的影響。期待透過不同時期、不同刊物的觀點,以盡量勾勒這段期間釣運的多層面貌與多元意義,並深探牽動這兩岸三地與東南亞華人精英的運動對一九八O年代以還的華人社會文化與政治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藉著舉辦這個論壇,感謝這一路上熱情捐贈資料、經費與多方協助保釣文獻計畫的朋友們,並正式對外宣佈保釣資料文獻之典藏,既持續募集相關文獻,亦供各方教育文化與學術研究之運用。同為典藏釣運文獻,兩岸清華共為這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學生運動盡一份歷史責任。

請大家多多傳給你認為會有興趣的單位與朋友,鼓勵他們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