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夫欲求子者當先知夫妻本命[i]。五行相生及與德合[ii]并本命不在子休[iii]、廢[iv]、死[v]、墓[vi]中者,則求子必得;若其本命,五行相剋及與刑[vii]、殺[viii]、衝破[ix],并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了不可得。[x]慎無措意[xi],縱或得者,於後終亦累人。若其相生并遇福德者,仍須依法如方避諸禁忌,則所誕兒子,盡善盡美,難以具陳矣。禁忌法[xii]、受胎時日、推王相貴宿日法在二十七卷中。[xiii]
[i] 本命,指人生辰干支。
[ii] 「德合」又叫做「德干合」,其義可以參見晉代張顒所著之《玉照定真經》:「德合與吉干相逢視於遠近。」注曰:「德合者陽干德日,女陰干在支,合也。甲德自干,乙德在庚,丙德自干,丁德在壬,戊德自干,已德在甲,庚德自干,辛德在丙,壬德自干,癸德在戊也。相逢者,視其合也。若合在胎者遠,合;合月者,初合;合日者,近合;合時者,晚德也。」
[iii]休者,參見晉代張顒所著之《玉照定真經》:「患難官災遠近而自分得失。」注曰:「休氣多經患耳。」又見同書:「休囚九干墓死而九病之原。」注曰:「四時取休囚言之,辛卯肝病,庚寅骨病,乙酉肺病,丙子心病,癸巳足病,癸丑目病,戊寅脾病,見休囚而言之。假令壬午人二月壬辰日時,當憂婦人血病中道耳;假令甲子人四月甲申日時,夏木休見甲申,當憂男子腎病耳倣此。」所謂「休廢」之義,可以參見同書:「分三、辨五,旺相、尊名、死囚、休廢、卑賤。」注曰:「分三者,分三主也,天、地、人,三才也。辨五者,指年、月、日、時、胎,中有何喜、何憂?若旺相為吉,死囚休廢為凶,憂也。」
[iv] 廢之意不明,或與休氣相連,或為唐代李淳風所著之《乙巳占》卷十〈行道宮中占第八十二〉:「商日加時寬大風從角來止曰:『廢』,為賓客作奸。」
[v] 死者,參見晉代張顒所著之《玉照定真經》:「患難官災遠近而自分得失。」注曰:「死氣多經難耳。」所謂的「死氣」,可參見隋代蕭吉所著之《五行大義》卷二〈第十三論衝破〉:「四孟,有生無死,直有衝,無破者:寅有生火,巳有生金,申有生水,亥有生木也。四仲,死生俱有者:卯有王木死水,午有王火死木,酉有王金死火,子有王水死金。四季,有死而無生者:辰有死水,未有死木,戌有死火,丑有死金。死氣則重,故能破;生氣則輕,故相衝。」
[vi] 墓者,參見晉代張顒所著之《玉照定真經》:「干神支墓須詳上下吉凶。」注曰:「凡干者,甲乙在未,丙丁到戌,庚辛到丑,戊巳壬癸到辰,此者干墓也。凡有干墓,若無旺氣者,墓也。有旺氣者庫也。」所謂「死墓」之義,可以參見唐代楊筠松所著之《天玉經》卷三:「逢生旺而貴顯,逢死墓而多災,乃吉凶禍福之玄竅也。」唐代瞿曇悉達所著的《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一〈風占〉中收有「五墓」:「亥卯未木墓在未,寅午戌火墓在戌,申子辰水墓在亥,巳酉丑金墓在丑,土墓在辰。」
[vii] 或指占法中的「歲月日時刑」,唐代瞿曇悉達所著的《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一〈風占〉中有「歲月日時刑」一法:「子刑卯,卯為刑下,子為刑上;丑刑戌,戌為刑下,未為刑上;寅刑巳,巳為刑下,申為刑上;卯刑子,子為刑下,卯為刑上;辰刑辰,巳刑申,申為刑下,寅為刑上;午刑午;未刑丑,丑為刑下,戌為刑上;申刑寅,寅為刑下,巳為刑上;酉刑酉;戌刑未,未為刑下,丑為刑上;亥刑亥。凡刑下來者,禍淺;刑上來者,災深;自刑者,兼刑上刑下,其災尤深,謂之三刑者,刑上刑下自刑也。」同卷占法中又有「干刑」:「甲刑戊,乙刑己,丙刑庚,丁刑辛,戊刑壬,己刑癸,庚刑甲,辛刑乙,壬刑丙,癸刑丁。」
[viii] 殺在占法中有兩種,一為「歲月日時殺」,一為「吟呻殺」。唐代瞿曇悉達所著的《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一〈風占〉中有「歲月日時殺」一法:「寅午戌殺在丑,巳酉丑殺在辰,申子辰殺在未,亥卯未殺在戌。」又記有「吟呻殺」:「四孟月在酉,四仲月在巳,四季月在丑。」
[ix] 衝破之義,可以參見隋代蕭吉所著之《五行大義》卷二〈第十三論衝破〉:「衝破者,以其氣相格對也。衝氣為輕,破氣為重,支干各自相對,故各有衝破也。干衝破者,甲庚衝破,乙辛衝破,丙壬衝破,丁癸衝破,戊壬、甲戌、乙己亦衝破,此皆對衝破,亦本體相剋,彌為重也。支衝破者,子午衝破,丑未衝破,寅申衝破,卯酉衝破,辰戌衝破,巳亥衝破,此亦取相對,其輕重皆以死生言之。」
[x] 孫思邈在此指出求子方必須配合夫妻雙方的命數,方可見效。其相命的方法,與今四柱八字雷同,以出生年月日找出相應的干支及五行,其中五行相生,或是干德相合,其他干支又不會相衝、刑殺的話,求子必得;反之,則命中無子,若硬是求來,也可能生出逆子,反而累人。能看出這點,才是孫思邈在《千金方》開宗明義所指出的「大醫」:「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游,動致顛殞。」由此亦可看出古代數術與醫學關係之密切。
[xi] 措意,留意;在意。
[xii] 現存《千金方》卷二十七中,並未收錄相關的禁忌法。不過《千金方》中所收禁忌法多種,有針對服水的,也有針對針灸的,此處指出的禁忌法,或可參見王燾的《外臺秘要》卷三十三〈求子法及方一十二首〉,王燾於引用孫思邈此論之後,附記各種禁忌法,廣而言之,包含行房時日、天候、地點的各種禁忌。
[xiii] 《千金方》卷二十七中,亦未收錄「受胎時日法」及「推王相、貴宿日法」。不過我們同樣可以參見《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在引用這段論述之後,王燾便將〈男女受胎時日法〉附上,其中便有「推王相日法」及「推貴宿日法」。「王相日」是指四季中特定的天干日,「貴宿日」則是每月特定的日子,當時相信若在「王相日」或「貴宿日」行房,則易獲兒嗣。
1 comment:
貞德老師的回應:
命數的東西,我的理解有限,但以目前的情況看來,應該需要收集更多新出土資料,搭配舊有的數術方書,仔細分疏,才能略懂萬一。例如你在注中提到的「死氣」,是相對於生氣而言,其意義複雜。我在求子一文中曾搭配秦簡討論,那一段文字拷貝給你參考,請見附加檔。但生氣死氣與休廢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恐怕要參考更多相關資料,尤其是出土文獻,才能稍微理解。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