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章中,作者探詢了明代「專業女醫」的歷史蹤跡。討論女醫在性別、階級與親屬的交互關係間,如何勾勒明代醫學的性別特色。作者討論下層的「女醫」、產婆,分析這些描述「婆」的話語、文本所形塑的形象,以及此種形象背後的文化意義。在此之後作者討論士人心中標準的女醫形象,即醫生太太或醫療世家體系下的女醫:談允賢的家世背景成功地結合儒與醫,她所留下的《女醫雜言》顯示出不同於男性醫者的寫作風格。對於醫案的討論中,作者除了注意女醫記載的特殊性,也強調醫案本身是一種身體的語言。醫案的敘述在作者的分析脈絡下,並非要顯示醫學抽象理論與實際治療的差異:而是要凸顯醫學的身體如何在臨床對話被建構;在社會及語義的範疇中,臨床解釋如何認知醫學的身體。(p.299)
在展現女醫的章節中可以看到女醫在明代士人及醫者的討論中,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群體:博學的醫學世家中的女性;社會形象「粗俗」的產婆、「婆」。文本當中的「醫婆」、「產婆」是否擁有實際的醫療技巧是曖昧不明的,但卻具有相同的性別和年齡,以及身體的靈活性。更重要的特徵在於,這些「婆」的治療方法強調手與身體的接觸,如艾灸或按摩。關於產婆的文本顯示了非正式權力與較低的社會地位的無力結合。其工作與「和身體直接相關的」、「產育不潔」直接相關,不僅使得產婆工作本身具備更高的危險性,也使得「產婆」本身與女醫、男性醫生在某些程度上是分離的。中國十八世紀的產育醫學發展不同於西方建立起一套完全排除女性助產士的系統;醫生與儒醫的共同合作卻促進了母親的自我教育,女性道德在生育時被賦予一種新的話語:女性精神情緒和性格力量的測試。
醫學血統中的女性治療(female healing in medical lineages )克服了女性醫療者在家庭內外流動的曖昧與危險:不是產婆、不是男性醫者的經濟競爭者,而是家庭生產力的支持者;她們是祖母,但不是「婆」。談允賢的家世完美體現了醫學與科舉的結合、祖母與孫女的教育傳承,儘管其身世相當符合士人眼中應有的女醫樣貌,但在談氏的醫療生命中,卻也可看到女巫式的特殊事件。談氏的生命與醫療過程雖然符合男性士人的標準,但並不表示她是男性化的女醫。她的醫療過程、社會處境、話語均體現一種不同於程茂先的的女性特質。例如醫案主角匿名但過程卻更具個人經驗、醫病關係、治癒病症以及折衷式的治療法等。
在這個章節,透過費俠莉教授對於「女醫」的挖掘,不僅看到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女性治療者;也看到女性治療者的女性特質,特別是與「身體」的特殊關係。在對於不同文本的探索中,看到了不同敘述的聲音以及由文化建構的身體。
問題:
在這一章節中,女性與「身體」的關係讓我十分好奇。費俠莉也指出艾灸在治療體系的低落話可能與身體的直接接觸相關。那麼、「身體」為何會被賦予此種暗示者不潔、骯髒甚至是性的符號,又或者是此種符號如何在身體的敘述中被連結起來,讓我十分的好奇。
另外一點就是在醫案的對話中,病人會傾向對於自我病症有所解釋。例如說我現在頭很暈我會歸結到可能是因為我熬夜,但是病人如何連結自己的病痛以及自己的病因,也十分的有趣。醫生又是如何解釋病人的病症與病因呢?對於生病的解釋為何,生病本身又代表了什麼符號?例如中古西方生病被視為是上帝的寵愛。在女性的病症中,種種的病因解釋似乎容易導向情緒問題,當然、從孫思邈以來對於女性身體和病痛的解釋便離不開情緒問題。然而、男性的病痛卻常到像性或房事問題,這是否也有歷史的淵源呢?
另外就是關於皮膚病的問題?雖然並非本章的重點,但是在《三言》小說的敘述中,時常可見男性因性事而生毒瘡,也有因為情緒失控而生皮膚病的。皮膚病變的來源為何?因性以及因情所致的皮膚病,是否會有不同呢?只是正好想到,但我覺得皮膚病的問題非常好玩,所以提出來^^。
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7 comments:
關於皮膚病,我今天剛好看到范家偉的"六朝隋唐醫學之傳承與整合"第七章提到說,佛教進來以後, "癩病"(也就是現在的痲瘋病,以皮膚脫落為其特徵之一)被佛教認為是難以治癒的疾病, 往往是因業障深重或犯了極其重大的罪(p.176-183).而在佛教裡,淫亂是很嚴重的罪,或許和這有關也說不定....這真的是蠻有意思的問題
對了 我覺得前兩個問題和佛教對女性的看法所帶來的影響真的很有關係 不嫌棄的話可以隨便翻翻我的碩論 呵呵.......
喔喔~那真的要好好拜讀學姐的論文^^。順便問問,學姊的論文要出版了嗎?
最近覺得博碩士論文如果沒出版要拜讀也很麻煩,台大或政大的博碩士論文或許還可以靠關係幫忙借,但是例如暨南大學或成大或中興等等的,想要看論文都很麻煩呢~除了到國家圖書館翻看沒有比較好的方法了嗎?
有些論文可以在國家圖書館的網站下載喔。學姐的論文好像也可以到台大的圖書館網頁去下載電子檔。
我還有幾本多印的碩論,想要翻翻的人我可以借,如果不需保留再還我就行了,最近過年整理一堆大學時代買的書覺得賣掉也不是留著又占空間......每次印論文和買書就覺得學術真是深深的建立在人類對物質文明的依賴上....不過,我還是想跟韻如預約一本你未來的碩論大作,因為我最近看了李建民和葛兆光兩位老師的文章也覺得房中術真是個有趣且重要的問題........
我要我要~~學姐的碩論請留一本給我!!!兩個學姐的都是,還有涂老師的哦!!
說到這個,我想要知道如何透過圖書館「文獻傳遞」的服務取得他校的博碩士論文?
by the way, 有人路過提出一個大哉問哦!想請教各位對婦科從宋到明轉變的看法,有些心得的話,快些到涂老師那篇摘要回應人家吧!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