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 羅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講題: 「鞏固家庭」與「破壞家庭」--從毛澤東致博古的一封信談起
地點: 新竹交通大學人社二館106A研討室(30010 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主辦單位: 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交大‧新興文化研究中心,合辦單位: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台灣聯大系統文化研究跨校學程
時間: 2008年1月7日(三)14:00-17:00
簡介: 「鞏固家庭」與「走出家庭」--從毛澤東致博古的一封信談起,通過對1944年《解放日報》關於家庭問題的討論,以及毛澤東對這一討論的參與、批評和指導性意見的考察,指出「家庭」問題之所以在當時顯得如此重要,一方面體現了毛澤東對以農村為依靠的中國國情和以農民為主的中國革命主體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則昭示出中國共產黨人對未來國家建設的以「工業化」和「民主化」為藍圖的宏偉規劃。具體到文學問題的討論,既關係到文學史研究視野的拓展:以「家庭」問題為切入點,重新理解「五四」文學和「延安」文藝之間的複雜關係,又涉及到對當代文學作品研讀的深化:以趙樹理為例,從《小二黑結婚》到《三裏灣》,「家庭」以及與此相關的「愛情」、「婚姻」,既是他作品的形式化了的「內容」,同時又成了他把握農村社會變革的有意味的「形式」。
講者簡介: 羅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城市文化研究室主任和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上海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比較文學系訪問研究員、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訪問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曾獲唐弢文學研究獎。
著有《想象城市的方法》(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危機時刻的文化想象》(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面具背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記憶的聲音》(學林出版社,1998)等,編有《麗娃河畔論文學》、《帝國、都市與現代性》、《視覺文化讀本》和《九十年代思想文選》等。
講者: 康文慶(克里夫蘭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
講題: 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男男性關係--旦角與中國的現代性
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A202室(300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時間: 2009年1月8日(四)15:00-17:00
講者簡介: 康文慶2006年獲得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的歷史學博士,現為克里夫蘭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興趣為:中國的性與性別史。新作《心病:中國的男男同性關係1900-1950》即將由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
康文慶教授研究20世紀前半期中國的男同性關係,他的演講將聚焦在京劇領域裏的男男同性關係上。他指出京劇旦角與文人恩客間的男同性關係的意義,在二十世紀中國的半殖民情境裏,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主要出現在論述生產的過程,其中包括了演員與恩客關係的去性化,以及旦角演員的異性戀化。在這場演講裏,康教授將以大眾媒體與文學作品為例來闡釋這個變化的進程。
發表者: 林維紅 (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講題: 明季顧炎武及其母王氏--一個情感、道德與政治權力的解釋
會議名稱: 帝國之禮國際學術研討會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時間: 2009年1月17日 第一場
Short 講題: 明季顧炎武及其母王氏--一個情感、道德與政治權力的解釋
講者: 五味知子
講題: “誣姦”與貞節-以明末清初的判牘為中心
地點: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
時間: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上午10:00
講者: 梁秋虹(臺灣大學社會所博士班)
講題: 花柳病的衛生史--從「娼妓驅黴院」到「婦人病院」的初探研究
地點: 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B202會議室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社中心「衛生史研究計畫」
時間: 2009年3月3日(二)10:00
發表者: 青野篤子(日本福山大學人間文化學部心理學科)
講題: 日本・台湾大学生の恋愛における葛藤解決方略
會議名稱: 「日本的傳統與現代」國際研討會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2319 、2420 會議室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時間: 2009年3月5日
Thursday, February 5,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